少花蒺藜草在中国北方地区的不同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宋振

作者: 宋振;张衍雷;付卫东;张瑞海;张国良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少花蒺藜草;遗传多样性;DNA条形码;分类鉴定;传播途径

期刊名称: 生态环境学报

ISSN: 1674-5906

年卷期: 2019 年 008 期

页码: 1499-150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少花蒺藜草为入侵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年生恶性杂草,具有极强的耐旱、耐贫瘠、抗寒等特性,其产生的刺苞还对人畜造成伤害,严重破坏了入侵地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影响了农牧业的健康发展.探究少花蒺藜草的分类学地位及入侵途径对揭示其入侵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ITS、rbcL、trnH-psbA等DNA条形码比对分析,研究了中国北方地区两种表型的蒺藜草属杂草的种群遗传性状差异,明确了其分类学地位.同时采用RAPD技术对来源于不同地理区域的少花蒺藜草种群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在中国北方地区的主要扩散传播路径.ITS序列的测序和比对结果表明,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两种表型的蒺藜草属植物序列相似度为99%,均为少花蒺藜草(Cenchrus spinifex),其形态差异为同一种的不同表型变异造成的.根据RAPD结果构建的构建亲缘进化遗传图谱分析表明,入侵中国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的少花蒺藜草有两条传播主线,即凌海-易县-彰武-通辽市左翼后旗-通辽市左翼中旗,以及通辽市左翼中旗-开鲁县-奈曼旗-赤峰市敖汉旗.研究结果为揭示少花蒺藜草入侵的生态学机制奠定了基础,为相关生态治理技术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分类号: S451

  • 相关文献

[1]中国近海习见头足类DNA条形码及其分子系统进化. 王鹤,林琳,柳淑芳,姜志强,庄志猛. 2011

[2]鲹科鱼类DNA条形码分类系统. 杨龙,李昂,李步苏,王焕,柳淑芳,庄志猛. 2021

[3]DNA条形码技术在草地天敌昆虫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韩海斌,高书晶,徐林波,王宁,张鹏飞,王梦圆,刘爱萍. 2019

[4]金针菇菌株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李红,李超,张敏. 2018

[5]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的5种鲤养殖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单云晶,鲁翠云,李超,张明昭,顾颖,孙效文. 2013

[6]狼山鸡保种群不同世代线粒体COⅠ基因条形码变化规律研究. 屠云洁,束婧婷,章明,苏一军,单艳菊,姬改革,邹剑敏. 2016

[7]新疆赛里木湖3种引进白鲑鱼类的DNA条形码分析. 常玉梅,孙博,苏宝锋,梁利群,侯玉军. 2018

[8]DNA条形码在黄精属药用植物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龙炳宏,蒋向辉,宋荣,李胜华,肖龙骞,易自力,佘朝文. 2022

[9]线粒体基因组DNA条形码的应用与分析. 徐革锋,韩英. 2013

[10]基于线粒体D-loop区四个鸡种DNA条形码和品种鉴定. 唐修君,贾晓旭,樊艳凤,高玉时,唐梦君,陈大伟,张小燕,陆俊贤,韩威. 2017

[11]狼山鸡保种群不同世代线粒体DNA条形码变化规律研究. 屠云洁,束婧婷,章明,苏一军,单艳菊,姬改革,邹剑敏. 2016

[12]3个地方鸡种线粒体DNA COⅠ基因条形码遗传多样性研究. 屠云洁,陈国宏,高玉时,王克华,童海兵,张学余. 2009

[13]中国明亮熊蜂复合种的分子鉴定及分布特性. 刘苹,黄家兴,安建东,和绍禹,吴杰. 2014

[14]黑龙江流域3种鳑鲏属鱼类的DNA条形码分析. 孙博,常玉梅,苏宝锋,张立民,梁利群. 2018

[15]科尔沁沙地不同地区少花蒺藜草种子库与种子活力结构特征. 田迅,张志新,陈艳东. 2015

[16]通辽市少花蒺藜草群落多样性分析. 张志新,田迅,刘勇,黄贝梅. 2015

[17]干旱和灌溉条件下少花蒺藜草分株生物量分配特征. 张志新,田迅. 2011

[18]不同浓度下2种除草剂对少花蒺藜草防治效果的研究. 王玉芝,青格乐. 2017

[19]科尔沁地区少花蒺藜草化学防除药剂的筛选. 杨晓松,温超,贾伟星,姜澜,斯日古楞,张军,褚景芬,杨帅,单玉梅,谢友荣,玉兰. 2020

[20]刈割对入侵植物少花蒺藜草再生生长及繁殖特性的影响. 吕林有,赵艳,王海新,王巍.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