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对星斑川鲽消化器官形态结构和组织学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升利

作者: 张升利;梁拥军;孙向军;苏建通;姜志强;郭忠宝;马静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星斑川鲽;饥饿;消化器官;组织学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005-8737

年卷期: 2012 年 19 卷 03 期

页码: 445-45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温度(19±1)℃、盐度32±1的条件下,对相同规格体质量为(26.02±0.30)g的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分别饥饿5、10、15 d(设为S5、S10、S15组),恢复投喂20 d。采用石蜡切片方法观察星斑川鲽消化器官形态结构,分析饥饿和再投喂对其组织学的影响。形态结构方面,S5组变化相对较小,而S10、S15组变化明显,表现在胃体积缩小,壁变薄;肠管壁变薄变透明,肠系膜因脂肪基本消失而萎缩;肝体积明显缩小,颜色由原来的粉红色变为深黄色。组织结构方面,S5组变化相对较小,而S10、S15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表现在胃上皮细胞高度减小,细胞界限变得不清晰,胃腺细胞收缩,分泌颗粒减少;肠皱壁高度下降,上皮细胞高度显著降低,纹状缘高度减小甚至消失,杯状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肝组织致密,肝细胞体积缩小,脂质空泡数量减少,细胞界限不明显,排列不规则,细胞内分泌颗粒减少。恢复投喂后,各实验组消化器官形态和组织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恢复投喂结束时,仅S5组恢复到对照组水平,S10、S15组均未达到对照组水平。结果表明,星斑川鲽饥饿耐受时间为5~10 d,超过此范围会对星斑川鲽消化系统组织结构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害。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饥饿—投喂—……”重复处理对星斑川鲽摄食、生长、生化组成以及能值指标的影响. 张升利,尤宏争,杨璞,孙向军,梁拥军,姜志强. 2010

[2]饥饿后再投喂对星斑川鲽生长、摄食的影响. 梁拥军,孙向军,张升利,付成东,姜志强. 2011

[3]饥饿后再投喂对星斑川鲽生化组成以及能值的影响. 孙向军,梁拥军,张升利,苏建通,尤宏争,姜志强. 2011

[4]饥饿胁迫对卵形鲳鳆幼鱼消化器官组织学的影响. 区又君,苏慧,李加儿,王永翠,刘汝建,曹守花. 2013

[5]饥饿胁迫对卵形鲳鲹幼鱼消化器官组织学的影响. 区又君,苏慧,李加儿,王永翠,刘汝建,曹守花. 2013

[6]史氏鲟及杂交鲟仔鱼消化系统的组织学. 叶继丹,刘红柏,赵吉伟,孙大江,关海虹. 2003

[7]大麻哈鱼消化器官的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 李培伦,刘伟,鲁万桥,唐富江,王继隆. 2022

[8]间歇性投喂模式对梭鱼幼鱼消化系统发育及形态行为的影响. 聂广锋,李加儿,区又君,王鹏飞,温久福,汤清亮. 2015

[9]星斑川鲽家系建立及遗传效应分析. 田永胜,李祥孔,段会敏,李洪,宋莉妮,陈张帆,唐江,王波,孙宗哲. 2016

[10]星斑川鲽形态特征及相关参数的观测. 王波,孙萍,方华华,姜美洁,徐宗军,刘振华. 2010

[11]星斑川鲽精子冷冻保存与生理特性分析. 姜静,田永胜,王波,刘振华,滕照军,李军,陈松林. 2014

[12]星斑川鲽雌核发育二倍体、单倍体与普通二倍体及杂交胚胎发育的比较. 段会敏,田永胜,李文龙,李振通,陈张帆,唐江,成美玲,郭华,孙宗哲,陈松林. 2017

[13]盐度对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幼鱼摄食生长的研究(英文). 尤宏争,张升利,郭忠宝,姜志强. 2013

[14]星斑川鲽胚胎的玻璃化冷冻保存. 李振通,田永胜,唐江,成美玲,孙宗哲. 2020

[15]星斑川鲽(♀)与石鲽(♂)杂交子代胚胎发育研究. 马贵范,刘振华,田永胜,王波,孙宗哲,李祥孔,宋莉妮,李洪. 2018

[16]星斑川鲽的营养分析与评价. 刘世禄,王波,刘振华,谢琳萍,姜美洁. 2009

[17]羊狂蝇(Oestrus ovisL.)成虫的生殖与消化器官的研究. 薄新文,陈志蓉,郑经鸿,徐雪平,张兴亚. 2000

[18]牛磺酸对肉仔鸡生长性能、消化器官和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黄春喜,袁建敏,周淑亮,王波. 2011

[19]不同盐度对花鲈幼鱼消化器官组织结构的影响. 温久福,蓝军南,周慧,王鹏飞,区又君,李加儿. 2019

[20]两种蛋白酶对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消化器官的影响. 李忠荣,靳伟刚,陈鑫珠,邱华玲,林海虹,缪伏荣,张世忠,刘景.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