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模式对宁夏水稻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玉锋
作者: 黄玉锋;杨生龙;马静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栽培模式;适应性
期刊名称: 耕作与栽培
ISSN: 1008-2239
年卷期: 2023 年 002 期
页码: 50-53
摘要: 以宁夏推广的14个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比2019—2021年气候、供水条件,研究育插秧与旱直播栽培模式下影响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找出不同品种最佳栽培模式。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宁夏初霜期延后,宁夏推广的水稻品种采用育插秧和旱直播栽培均能正常成熟。其中,宁粳45号、富源4号、宁粳28号、宁粳48号、宁粳43号、宁粳50号年纪间产量稳定、丰产性好;宁粳52号、宁粳56号、宁粳57号采用育插秧栽培更有利于发挥品种优势;宁粳51号、宁粳53号、宁粳55号采用旱直播栽培更能实现水稻轻简栽培时的节本增效。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杂交中稻组合对冬水田不同栽培模式的适应性研究. 张林,熊洪,朱永川,郭晓艺,刘茂. 2014
[2]宁南山区马铃薯种薯不同栽培模式品种适应性研究. 何进勤,桂林国,陈秉焱. 2012
[3]辽宁北部中早熟水稻区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赵琦,侯守贵,代贵金,于广星. 2014
[4]栽培模式对杂交粳稻常优5号根系形态生理性状和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褚光,周群,薛亚光,颜晓元,刘立军,杨建昌. 2014
[5]栽培模式对水稻镉积累差异及其与光合生理关系的研究. 张玉烛,方宝华,陈恺林,李超,何洋. 2014
[6]吉林省盐碱稻区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性质及水稻生长的影响. 马巍,侯立刚,齐春艳,王涵,刘亮. 2014
[7]不同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张玉烛,张岳平,曾翔,刘洋,谢小立,屠乃美. 2009
[8]四川不同生态区水稻高产稳产栽培模式研究. 蓝泰源,方文,江世华,吴素芬. 1991
[9]辽宁中部平原稻区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于广星,侯守贵,代贵金,陈盈,李海波,赵琦,付亮,马亮. 2013
[10]广西南菜北运基地水稻-钦州辣椒 粮菜轮作高效栽培模式. 黄欲晓. 2019
[11]不同栽培模式对云南高产区水稻产量形成影响分析与应用. 罗萍,刘曜榕,王怀义,杨从党,黄俊杰,杨海士,李刚华. 2021
[12]水稻品种吉宏6号在吉林省冷凉粳稻区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郭盛楠,赵鑫,张春雨,梁烜赫,胡宇,孙日丹,丁博,曹铁华,傅民杰. 2021
[13]栽培模式对水稻主要害虫种群发生动态的影响. 吕亮,张舒,常向前,杨小林,袁斌,程建平,赵锋. 2019
[14]皖稻77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陈周前,夏加发,苏泽胜,李泽福,王元垒,唐光勇. 2006
[15]栽培模式对稻米品质特性的影响. 赵萍,刘洋,张玉烛. 2017
[16]江苏沿海地区稻(藜)轮作栽培技术要点. 庄东英,李亚芳,陈满霞,沈业松,闫凯旋,陈镭. 2022
[17]对宁夏水稻栽培模式研究的几点思考. 代晓华,马洪文. 2005
[18]川西平原稻-蔬-菌轮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冯慧,董绍斌,王波,刘勇强,黄强,吴孝波,刘育生,杨成明. 2021
[19]两种栽培模式下水稻品系(组合)间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 廖江林,袁平荣,李达模,肖国樱. 2004
[20]晚稻早种栽培模式中水稻米质变化特征研究. 吴延寿,陈春莲,尹建华,熊运华,黄永萍.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广聚萤叶甲Vg基因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作者:周永平;黄玉锋;张燕;马超;陈红松;桂富荣;周忠实
关键词:广聚萤叶甲;卵黄原蛋白基因;克隆;序列分析;表达水平
-
不同种植模式对水稻籽粒淀粉含量及淀粉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周甜;吴少华;康建宏;吴宏亮;杨生龙;王星强;李昱;黄玉峰
关键词:水稻;直播;淀粉;淀粉合成关键酶;产量
-
细粒棘球绦虫EGR-07243和EGR-07244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原核表达
作者:贾新月;马静;张艳艳;马勋;王正荣;薄新文
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EGR-07243基因;EGR-07244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原核表达
-
利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BADH2定向改良宁粳50号的香味
作者:朱永生;沈丽华;马静;魏毅东;陈丽萍;蒋家焕;吴方喜;张建福
关键词:宁粳50号;香稻;基因编辑技术;品质改良
-
基于水稻RIL群体的加工品质性状QTL分析
作者:陈丽;马静;朱志明;刘炜;孙建昌
关键词:水稻;重组自交系;加工品质;性状;QTL分析
-
微口膜壳绦虫不同发育阶段及成虫不同节片形态结构的观察
作者:马静;张艳艳;贾新月;马勋;王正荣;薄新文
关键词:微口膜壳绦虫;生殖器官;石蜡切片;HE染色
-
微口膜壳绦虫DAZ基因的原核表达、转录水平及组织定位研究
作者:马静;张艳艳;贾新月;马勋;王正荣;薄新文
关键词:微口膜壳绦虫;DAZ基因;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