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秋眠性对低温驯化过程与越冬耐寒适应的作用机理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志英

作者: 刘志英;李西良;李峰;王宗礼;孙启忠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秋眠性;抗寒性;低温驯化;越冬率;紫花苜蓿

期刊名称: 植物生态学报

ISSN: 1005-264X

年卷期: 2015 年 39 卷 06 期

页码: 635-64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全球性的栽培牧草,因其秋眠性强弱而导致的抗寒性差异为深刻解析植物耐寒适应的进化生态学机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模式。作为多年生豆科植物,秋眠性是紫花苜蓿适应晚秋日照缩短、温度降低,以及提高越冬存活率的一种生长特性。秋眠性的形成与几千年来紫花苜蓿在全球的传播扩展和栽培利用有关,长期处于不同的气候生境,导致秋眠性的适应进化,这为人类利用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根据秋眠性的强弱,学术界目前将之分为11个等级。一般而言,秋眠性的强弱影响了紫花苜蓿的低温驯化与越冬耐寒适应等过程,导致不同品种间的抗寒性存在差异。迄今,关于秋眠性的光温调控,以及秋眠性影响低温驯化的生理生态过程研究较多,而对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与基因表达调控途径,尤其是对秋眠性如何影响越冬紫花苜蓿抗冻蛋白作用等耐寒适应的分子机制,尚知之甚少。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该文提出了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科学问题。

分类号: S541.9

  • 相关文献

[1]紫花苜蓿抗寒性研究进展及展望. 申晓慧. 2013

[2]越冬紫花苜蓿根系性状与秋眠性的关系及其抗寒效应. 刘志英,李西良,李峰,陶雅,刘磊,王宗礼,孙启忠. 2015

[3]转CpFATB基因苜蓿后代抗寒性分析. 冯鹏,孙力,申晓慧,李如来,郑海燕,李志民,李增杰,姜成,郭伟. 2017

[4]3种紫花苜蓿与草地羊茅单、混播越冬期根系生理变化及抗寒性. 申晓慧,姜成,李如来,李建东,张华,郑海燕,郭伟,孙力,冯鹏. 2016

[5]澳大利亚苜蓿抗寒性研究进展. 王绛辉,卢欣石,严秀将,张明军. 2007

[6]苜蓿秋眠性及其与抗寒性和产量的关系. 李向林,万里强. 2004

[7]冬油菜体内金属元素含量在低温驯化过程中的变化(英文). 张树杰,王琼,李光明,张春雷. 2011

[8]低温驯化对马铃薯半致死温度的影响. 杨超英,王芳,王舰. 2014

[9]冬油菜体内金属元素含量在低温驯化过程中的变化(英文). 张树杰,王琼,李光明,张春雷. 2011

[10]紫花苜蓿秋眠性评价系统及其应用. 冯长松,王二耀,李文军,徐照学,王成章. 2015

[11]紫花苜蓿秋眠性的SSR标记关联分析. 刘希强,张涵,王学敏,仪登霞,王赞. 2018

[12]不同秋眠型紫花苜蓿对北京地区自然光周期的生长反应. 冯长松,王成章,李绍钰,卢欣石. 2011

[13]紫花苜蓿国家审定品种的产量、再生性、秋眠性及持久性测定分析. 于林清,云锦凤,萨仁,徐春波. 2006

[14]4个美国标准秋眠型苜蓿对自然光周期的生长反应. 冯长松,李锦华,李绍钰,卢欣石. 2011

[15]播种当年紫花苜蓿根颈和根系特征初步研究. 杨秀芳,梁庆伟,娜日苏,陈玲玲,吕宁,王琪,潘祥磊,赵虎. 2016

[16]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适应性. 姬万忠,赵旭,刘慧霞,王先之,王丹丹. 2012

[17]沙地生境不同播期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其越冬率的影响. 田永雷,王显国,张玉霞,张尚雄,荆照,丛百明,慕宗杰,白春利. 2020

[18]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在海河平原区的适应性评价. 赵海明,游永亮,李源,武瑞鑫,柴岳平,刘贵波. 2020

[19]基于不同生长度日的刈割对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产量、品质和越冬率的影响. 杨秀芳,梁庆伟,张晴晴,娜日苏,潘翔磊. 2019

[20]盐浓度和播种深度对亮苜二号紫花苜蓿植物学特征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王倩,舒朝成,张静,张延林,李天银,庞晓攀,郭正刚.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