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低密度育种芯片开发及在种质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郭子锋
作者: 郭子锋;王山荭;刘蓓;李文学;王红武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SNP;育种芯片;种质资源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1672-1810
年卷期: 2022 年 01 期
页码: 290-30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SNP基因分型芯片是分子育种的重要工具,高密度SNP芯片往往存在标记冗余、价格高、目标性不强等问题,是分子育种走向常规化、规模化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本研究介绍了一款新开发的低密度育种芯片,并就芯片在种质资源评价中的价值进行了分析。首先,对37份玉米自交系进行10×重测序,获得了18.2 Mb的SNP标记,从中挑选2080个SNPs;再从已开发55 K芯片中挑选3390个缺失率低、多态性高、标记类型为高多态分辨率的标记;最后从HapMap3中挑选586个标记,设计的育种芯片共包含6056个SNPs,采用靶向测序基因型检测(GBTS,genotyping by target sequencing)技术对标记进行检测。通过自然群体、双亲群体和多亲本重组自交系(MAGIC,multiparent advanced generation inter-cross)群体验证表明,育种芯片检测到的原始设计位点数为4773~5967个,自然群体中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minor allele frequency)>0.4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0.4的标记比例分别为57.6%和88.6%,MAGIC群体平均捕获率为70.6%。用该芯片对226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评价,主成分分析可以将其划分为温带和热带两大类群,UPGMA聚类分析进一步将其划分为6个已知类群,分别是瑞德、兰卡斯特、PB、旅大红骨、四平头和热带类群,利用Structure软件进行群体结构分析,没有出现最佳K值,但热带材料都独立成群;类群内和类群间的遗传距离平均值分别为0.394和0.471,其中PB群内的遗传距离最小(0.316),热带类群内的遗传距离最大(0.424);类群间,瑞德与热带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493);类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表明,PB类群与其他类群间的FST均较大。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吉林省玉米种质资源SSR和SNP分子身份证的构建及应用. 张茗起,王蕊,张春宵,孙擘,任洁,李淑芳,王璐,朱少喜,张江斌,施昕晨,王海杰,张云龙,田红丽,赵怡锟,匡猛,王元东,易红梅,李晓辉,王凤格. 2024
[2]液相芯片"黄海芯1号"在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抗性基础群体遗传评估中的应用. 刘绵宇,李旭鹏,孔杰,孟宪红,陈美佳,罗坤,隋娟,代平,张雅文,强光峰,谭建,陈宝龙,曹家旺,李波波,赖晓芳,栾生. 2023
[3]SNP分子标记技术在经济甲壳动物中的应用进展. 赵莲,薛蓓,高焕,阎斌伦. 2017
[4]烟草青枯病抗性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何斌彬,耿锐梅,杨爱国,任民. 2020
[5]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SNP标记的148份马铃薯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韩志刚,郝文胜,谢锐,郭景山,伊六喜,侯建华. 2021
[6]SNP分子标记在玉米非生物逆境抗性上的研究进展. 于滔,曹士亮,张建国,王明泉,王成波,武尓娜,刘宝民,曹靖生. 2019
[7]利用SNP芯片进行玉米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及新品种选育. 高嵩,刘宏伟,何欢,吕庆雪,周德龙,邢跃先,赵兴彦,张志军,张建新,仲义,夏远峰,宋广树. 2021
[8]SNP标记在玉米研究上的应用进展. 宁洽,刘文国,杨伟光,路明. 2017
[9]我国玉米品种标准DNA指纹库构建研究及应用进展. 赵久然,王凤格,易红梅,田红丽,杨扬. 2015
[10]玉米大斑病感、抗近等基因系SNP基因芯片分析. 马骏,王延波,刘欣芳,李明,弓雪,齐欣,姜敏. 2014
[11]玉米高密度SNP遗传图谱构建及其秃尖QTL定位. 覃嘉明,王兵伟,郑加兴,覃永嫒,黄安霞,何静丹,韦绍丽,时成俏. 2020
[12]应用低密度SNP芯片解析玉米遗传多样性. 高嵩,张楠,何欢,郑淑波,赵桐,周小辉,代秀云,黄威,王薪淇. 2024
[13]利用SNP标记对51份玉米自交系进行类群划分. 吴金凤,宋伟,王蕊,田红丽,李雪. 2014
[14]利用核心SNP位点鉴别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宋伟,王凤格,田红丽,易红梅,王璐,赵久然. 2013
[15]玉米叶片硝酸盐积累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邬奇,孙扬名,桑俊伟,周玲,赵涵. 2024
[16]SSR和SNP标记在玉米分子标记辅助背景选择中的应用比较. 宋伟,赵久然,王凤格,田红丽,葛建镕,王元东,赵衍鑫. 2016
[17]玉米大斑病抗性基因SNP基因芯片分析. 马骏,刘欣芳,齐欣,弓雪,王金君,李明,姜敏,王延波. 2019
[18]玉米苗期耐盐性状的QTL分析. 张宁,李冬冬,陈阳松,任蒙蒙,王瑞,张凌霄,郑军. 2018
[19]玉米生物诱导孤雌生殖DH群体的SNP偏分离分析. 许理文,段民孝,宋伟,田红丽,王凤格. 2015
[20]SSR和SNP两种标记技术在玉米品种真实性鉴定中的比较分析. 李雪,田红丽,王凤格,赵久然,李云伏.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ms20s2的表型鉴定与基因定位
作者:周玉强;曹枭雄;王婧;刘伊凡;王红武;李坤;刘小刚;黄长玲;李树强;刘小龙;张亚男;于飞荣;马庆;胡小娇
关键词:玉米;突变体ms20s2;雄性不育;基因定位;表型分析
-
不同加热装置对养蚕环境的升温效果研究
作者:王琳璐;李文学;刘玲;陈聪;杜升林;苏小东;杜鸿;尹红;周跃;罗豪;赵颖;青小龙;秦琴;陈小平;青学刚
关键词:小蚕共育;加热装置;升温效果;热效率;智能化;控制系统
-
接种方法和接种时期对不同玉米杂交组合穗腐病抗性鉴定的影响
作者:孟冰;王山荭;李文学;刘甲成;汤继华;郭子锋
关键词:玉米;拟轮枝镰孢穗腐病;抗性鉴定;接种方法;接种时期
-
益生菌对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作用及其在家禽生产上的应用
作者:刘蓓;肖雅清;马宁;翟向和;刘明超;孟凯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B1;益生菌;解毒机制;家禽生产
-
色杆菌灭活疫苗的制备与免疫效果评价
作者:林琳;刘蓓;徐素慧;周伦江;王隆柏;罗伟铭;何晓聪;陈云钦;黄杭;修云芳
关键词:小熊猫;色杆菌;灭活疫苗;免疫保护
-
玉米拟轮枝镰孢穗腐病遗传分析研究
作者:郭子锋;王山荭;刘甲成;刘爱平;李文学
关键词:玉米;拟轮枝镰孢穗腐病;遗传分析
-
家蚕重大疫病综合防控技术要点
作者:王琳璐;青学刚;陈宝瑞;李文学;尹红;陈义安;陈小平
关键词:家蚕;疫病;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