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红螺对不同贝类的摄食行为特征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徐希震

作者: 徐希震;房景辉;方建光;张志新;蒋增杰;张义涛;王军威;毛玉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脉红螺;摄食选择;摄食节律;摄食过程;摄食率

期刊名称: 渔业科学进展

ISSN: 2095-9869

年卷期: 2023 年 05 期

页码: 193-20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模拟自然环境,研究了脉红螺(Rapana venosa)对生境中存在的不同贝类的摄食选择性及其摄食行为过程和摄食节律。在水族箱中投放3种规格的脉红螺和3种规格的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紫贻贝(Mytilusedulis)和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活体饵料,记录3种规格的脉红螺对不同饵料的摄食个数、摄食重量、摄食规格、摄食时间以及摄食行为过程。结果显示,脉红螺对4种贝类均有摄食,其中,不同规格脉红螺对四角蛤蜊的摄食个数及重量显著高于其他贝类(P<0.05),摄食指数超过50%,表现为喜食,对牡蛎和菲律宾蛤仔正常摄食,只有大规格脉红螺对紫贻贝有少量摄食。在摄食规格选择方面,3种规格的脉红螺明显喜食较大规格的四角蛤蜊以及小规格的长牡蛎(P<0.05)。大规格脉红螺的摄食率为7.15%,显著小于其他2种规格的脉红螺(小规格:10.98%;中规格:9.64%)。在本实验条件下,脉红螺摄食有明显的周期性,每隔3 d进行摄食活动,摄食时间为20:00~24:00。脉红螺的摄食过程可分为未摄食阶段、搜寻阶段、摄食阶段和摄食结束4个阶段。在摄食过程中,脉红螺主动搜寻贝类,腹足将贝类从沙中移出并包裹,在包裹的同时分泌黏液并将吻从贝壳缝隙伸入,在吸食被消化液分解的贝类软体部分之后潜入沙中或附在水族箱壁。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脉红螺对饵料贝的种类和规格有明显的摄食偏好性,明显喜食四角蛤蜊,极少摄食贻贝,并且其摄食行为具有夜行性和明显的周期性,即每3 d的上半夜进行一次摄食活动。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牙鲆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节律. 林利民,李益云,万瑞景,庄志猛. 2006

[2]合浦珠母贝和大珠母贝稚贝摄食率及摄食节律的比较研究. 范嗣刚,姜松,黄桂菊,刘宝锁,张博,喻达辉. 2015

[3]马氏刺蛇尾摄食习性的初步研究. 房景辉,张继红,杜美荣,蒋增杰,姜绪,方建光. 2013

[4]中华蛸对双壳类捕食行为及摄食选择性的初步研究. 李雪梅,王兴强,党保成,边力,李凤辉,陈四清. 2021

[5]长山群岛海域真核微藻粒级结构及扇贝摄食选择性. 宋伦,宋广军,吴金浩,杨国军,刘印,刘苏萱. 2022

[6]大连近海大型经济类腹足动物的生物学特征和资源现状. 赵静,姜大为,王路平,段妍,刘岩. 2018

[7]3种无脊椎动物对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和熊本牡蛎C.sikamea的捕食研究. 孙兆跃,范瑞良,隋延鸣,唐保军,姜伟,修玉娜,李楠楠,李雪英,全为民. 2021

[8]脉红螺Rapana venosa变态过程中自噬与凋亡研究. 石璞,宋浩,杨美洁,胡志,周骢,李海州,张涛. 2023

[9]渤海湾南排河海域脉红螺中多氯联苯的污染特征. 刘玥,金芬,安立会,郑丙辉,林进. 2013

[10]多棘海盘车(Asterias amurensis)对5种双壳贝类的摄食选择性及摄食节律. 代克涛,李娇,关长涛,张媛,赵学伟. 2015

[11]克氏原螯虾的食物选择性及其摄食节律. 徐增洪,周鑫,水燕. 2012

[12]美洲西鲱仔鱼不可逆点及仔、稚鱼摄食特性研究. 高小强,洪磊,刘志峰,郭正龙,王耀辉,雷霁霖. 2015

[13]大鳞副泥鳅摄食节律及日摄食量研究. 袁泉,吕巍巍,唐卫红,岳蒙蒙,周文宗. 2018

[14]泥鳅幼鱼昼夜摄食节律研究. 袁泉,吕巍巍,黄伟伟,孙小淋,周文宗. 2019

[15]宝石鲈摄食节律和日摄食率的初步研究. 孙砚胜,张秀倩,史东杰,孙向军,魏东,梁拥军. 2012

[16]卵形鲳鲹摄食、耗氧节律和胃肠排空时间的研究. 孙莘溢,黄小林,黄忠,曹晓聪,周婷,林黑着,舒琥,虞为,杨育凯,李涛. 2019

[17]绿鳍马面鲀幼鱼昼夜摄食节律及胃排空模型研究. 张鹏飞,常青,陈四清,徐郑鑫,赵捷杰. 2020

[18]南海北部陆坡金鼻眶灯鱼秋季摄食节律. 李忠义,杨尧尧,应一平,陈作志,王新良,赵宪勇,龚玉艳,张俊,张武昌,郑珊. 2018

[19]黄鳝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规律与生长特性. 段国庆,江河,胡王,凌俊,胡玉婷. 2013

[20]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特性及生长研究. 马爱军,柳学周,徐永江,梁友,庄志猛,翟介明,李波.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