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佛手茶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辅助保护功能及主要成分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彭佳堃
作者: 彭佳堃;戴伟东;颜涌泉;武柠子;张信岳;李钦;董明花;陈丹;高健健;林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乌龙茶;永春佛手;溃疡性结肠炎;炎症因子;主要成分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年卷期: 2022 年 019 期
页码: 129-136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讨永春佛手茶提取物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保护功能和关键功效成分,本实验采用三硝基苯磺酸诱导建立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分别进行清香型、浓香型和陈香型永春佛手乌龙茶提取物灌胃干预(剂量均为200 mg/(kg·d)),研究不同香型永春佛手茶提取物对小鼠体质量、单位长度结肠质量和结肠组织病理情况,以及对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各干预组小鼠体质量、单位长度结肠质量和结肠组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造模后5~7 d的浓香组和陈香组小鼠体质量相较于造模前无显著差异(P>0.05),清香组和浓香组小鼠单位长度结肠质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不同香型永春佛手茶提取物均降低了小鼠结肠组织炎症程度,抗炎因子IL-10质量浓度均显著或高度显著增加(P<0.05、P<0.001),浓香组小鼠促炎因子IL-1β和IL-6水平显著下降(P<0.05)。对茶叶提取物主要生化成分和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发现,黄酮糖苷和N-乙基-2-吡咯烷酮取代的黄烷-3-醇类成分含量与3种促炎因子(IL-6、IL-1β和TNF-α)质量浓度呈负相关,茶氨酸、儿茶素类和黄酮糖苷含量与IL-10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香型永春佛手茶提取物对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浓香型永春佛手茶提取物效果最为明显,可能是提取物中多酚类成分发挥了重要作用。
分类号: R574.62%TS272.5
- 相关文献
[1]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炎症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赵冠宇,辛蕊华,仇正英,石磊,王瑞琼,邵晶,杜丽东,吴国泰. 2024
[2]樗白皮提取物对溃疡性小鼠脾脏与血清中腺苷脱氨酶的影响. 程富胜,张霞,崔燕. 2008
[3]樗白皮提取物对UC模型小鼠治疗的病理学研究. 程富胜,张霞,崔燕. 2008
[4]丁酸梭菌-龙眼多糖发酵液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防治作用. 向蓉,梁伟杰,袁明贵,彭新宇,田雅,魏琦麟,周廷斤,徐志宏. 2020
[5]乌梅丸调控Keap-1-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氧化应激损伤. 杜丽东,王颖,辛蕊华,仇正英,赵冠宇,李能莲,邵晶,吴国泰. 2024
[6]茭白壳提取物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预防作用. 严媛,吴伟杰,郜海燕,房祥军,韩延超,刘瑞玲,牛犇,陈杭君. 2022
[7]连翘叶总黄酮对斑马鱼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研究. 吕允珂,郑萱,张菊,崔施展,王明雪,周春伶,贾东升. 2024
[8]白芍总苷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静,钟伟,张海华,杨乾龙,赵德辉,李光玉. 2022
[9]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曹明泽,王旭荣,王磊,张景艳,王海瑞,李建喜,王学智. 2016
[10]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建立及病理组织学比较. 张忠,程富胜,贾宁,车清明,尹凤琴,祝艳华. 2012
[11]小麦面筋蛋白酶解物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 方颂平,严斌,朱本国,刘丽娅,周闲容,周素梅,程抱奎. 2016
[12]基于PI3K/Akt途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及中药干预作用研究进展. 朱永丽,仇正英,何晓蓓,李锦宇,辛蕊华,张康,王贵波,刘旭明. 2024
[13]基于P38 MAPK信号通路探讨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屏障修复的作用机制. 杜丽东,王颖,赵冠宇,邵晶,任远,仇正英,吴国泰,辛蕊华. 2024
[14]饲料的分类与科学使用. 李润藩,李淑华. 2006
[15]5种枸杞的果实性状及主要营养成分. 王亚军,郭素娟,安巍,刘兰英,尹跃,张曦燕. 2016
[16]不同食盐添加量对芥菜腌制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影响. 江玉琴,罗凤莲,李文青,卿泉,蒋依琳. 2018
[17]薏苡仁油主要成分及其功能性研究进展. 沈佳奇,李志,周棱波,汪灿,张国兵,任艳,徐建霞,邵明波. 2020
[18]大麦芽的主要成分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王波. 2017
[19]亚麻籽粉食品的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曹伟伟,黄庆德,邓乾春. 2017
[20]蜜蜂蜂毒主要成分的研究进展. 高丽娇.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RNA-seq番石榴果实软化候选基因的挖掘及表达分析
作者:范競升;马松琼;宁琳;何江;陈念;欧景莉;陈豪军;陈丹
关键词:番石榴;果实质地;转录组;候选基因
-
响应面法优化广叶绣球菌蛋白制备工艺及其体外抗消化道肿瘤活性评价
作者:李秀杰;冯彩玲;杨驰;林智;吴建国;吴岩斌
关键词:绣球菌;蛋白;响应面法;工艺优化;抗消化道肿瘤活性
-
基于代谢组学的不同贮藏年份紧压寿眉白茶化学成分分析
作者:孙若璠;高健健;周丹阳;谭俊峰;林智;戴伟东
关键词:年份白茶;贮藏;N-乙基-2-吡咯烷醇取代黄烷醇类化合物;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代谢组学
-
基于代谢组学的绿茶热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规律解析
作者:于帅;许继业;胡争艳;高健健;陈丹;谭俊峰;林智;戴伟东
关键词:绿茶;热加工过程;代谢组学;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化学成分
-
氟吡菌酰胺纳米纤维剂的研制及其对南方根结线虫的生物活性
作者:凌文政;曹海潮;余佳敏;宗浩;王凯;冯超;陈丹
关键词:纳米纤维;静电纺丝;氟吡菌酰胺;南方根结线虫;杀线虫剂
-
动态顶空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质谱联用技术解析不同品种烘青绿茶的挥发性成分
作者:李玮轩;解东超;邵晨阳;张悦;吕海鹏;林智;杜琪珍;朱荫
关键词:烘青绿茶;茶树品种;挥发性成分;动态顶空萃取联合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气相色谱-嗅觉测量-质谱;关键嗅感物质
-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的冬桑复合茶化学成分比较分析
作者:孙淑娟;施江;李汉兴;刘露民;彭群华;吕海鹏;林智
关键词:冬桑复合茶;香气;非挥发性成分;代谢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