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再生影响因素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贾利敏

作者: 贾利敏;傅晓峰;孙国琴;孙瑞芬;斯钦巴特尔;刘力平;刘俊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燕麦;幼胚;幼穗;组织培养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06 年 21 卷 04 期

页码: 31-3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燕麦3个品种(系)幼胚、幼穗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方法,研究了基因型、培养基、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和分化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基因型和培养基起重要作用,对幼胚作用极显著,对幼穗作用显著;外植体不同也影响愈伤组织形成,随培养基成分改变而变化,且幼穗较幼胚更易培养;2,4-D浓度影响愈伤组织生长和胚性愈伤组织形成,3 mg/L 2,4-D有利于愈伤生长,促进胚性愈伤形成;草莜一号幼穗愈伤组织有很强的继代能力,继代培养330 d仍具有46.58%的分化率,该材料在组织培养和基因工程研究中具有很大潜力。

分类号: S512.6

  • 相关文献

[1]小麦不同外植体的组织培养效果研究. 李根英,黄承彦,隋新霞,何中虎,孙其信,夏先春. 2006

[2]小麦不同外植体离体培养及转化效率的比较研究. 赵林姝,刘录祥,王晶,郭会君,赵世荣,郑企成,陈文华. 2006

[3]农杆菌敏感小麦基因型的筛选研究. 王艳丽,叶兴国,刘艳鹏,杜丽璞,徐惠君. 2005

[4]燕麦新品种燕科一号组织培养特性及再生体系研究. 贾利敏,贾利欣,付晓峰. 2006

[5]辐射处理在玉米幼穗培养中的作用. 黄忠祥,郑乐娅,吴家道. 1990

[6]冰草属牧草幼穗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徐春波,王勇,米福贵,赵海霞. 2021

[7]利用水稻幼穗建立适合叶绿体转化的高频再生体系. 王云鹏,韦正乙,张玉英,邢少辰,马景勇. 2014

[8]小麦幼穗、茎、节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陆维忠,佘建明,吴鹤鸣,周邗扬,葛美蓉. 1988

[9]谷子初级三体无性系的建立. 毛丽萍,高俊华,王润奇. 1999

[10]晋谷21号幼穗组培研究. 王节之,张海风,郑向阳,王潞英,靳鲲鹏. 1998

[11]常用激素对谷子幼穗组培的影响. 王节之,张海风,郑向阳,王潞英. 1998

[12]专用高产早籼稻中选181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严学强,阮柳青,朱旭东,孔繁林. 2004

[13]长穗偃麦草幼穗离体培养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周妍彤,张琳,郭强,田小霞,孟林,崔国文. 2018

[14]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幼胚的组织培养和繁殖. 郭连钢,马润兰,贺小勇. 2007

[15]基因型和培养基对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的影响. 崔海瑞,方仁,程增书. 1991

[16]不同高粱自交系幼胚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张美善,赵娜,阎鸿雁,林秀云. 2007

[17]结球白菜幼胚培养技术研究. 张广楠,邵登魁,侯全刚,李江,李全辉. 2013

[18]桑树幼胚培养和试管苗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 陈爱玉,倪国孚. 1989

[19]小麦幼胚的脱分化状态及再生性能研究. 刘少翔,王卉,孙毅,梁宏,崔贵梅. 2003

[20]小麦细胞工程关键技术创新和应用研究. 叶兴国,林志珊,杜丽璞,徐惠君,殷桂香,王美蛟,陶丽莉,张悦,魏亦勤,任贤,韩晓峰,孙伟珊,马员春,徐琼芳,辛志勇.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