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2015年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干热风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森

作者: 李森;韩丽娟;郭安红;李茂松;王纯枝;李祎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干热风;时空特征

期刊名称: 生态学报

ISSN: 1000-0933

年卷期: 2018 年 19 期

页码: 6972-698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干热风是影响北方小麦后期生长和产量形成的重大气象灾害之一,在黄淮海地区主要有高温低湿型和雨后青枯型两种类型。利用黄淮海冬麦主产区65个站点1961—2015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和冬小麦生育期资料,综合分析了过去55 a该地区干热风日数和干热风过程的总体时空分布与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平均干热风日数、过程次数高值区位于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山东北部和西部等地,其中河北中南部为黄淮海地区的干热风重发区。(2)干热风多年平均初日和最早初日的空间分布均呈从南向北、从内陆到沿海逐渐推后的特征;随着小麦灌浆成熟进程,干热风发生日数呈逐渐增多趋势,灌浆中后期干热风日数多、程度重,是干热风危害的集中期和防御关键期。(3)黄淮海地区干热风日数、过程次数总体均呈减少趋势,其中重干热风日数、重过程次数减少趋势更为明显;从地区差异来看,冀东南、鲁西北、豫东北等地减少趋势更为明显。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部分年份仍存在发生较重干热风的可能,如2001年区域平均干热风日数达8.1 d,成为1961—2015年干热风日数最多的年份,因此对干热风的防御仍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分类号: S512.11`S42

  • 相关文献

[1]华北地区冬小麦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 王春乙,张玉静,张继权. 2016

[2]应用化控剂防治干热风效果试验. 吕丽华,贾秀领. 2020

[3]山东省冬小麦干热风灾害预警模型研究. 朱建华,刘淑云,谷卫刚,赵佳,李景岭. 2012

[4]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灌浆期干热风的缓解效应. 吕丽华,雷明帅,姚艳荣,李谦,贾秀领. 2022

[5]叶面喷施磷糖类制剂对冬小麦抗干热风影响的作用. 徐亚楠,韩燕,吴玥,宋吉青,柳斌辉,韩伟,白文波. 2023

[6]晋南冬麦区干热风发生特点及其对产量影响分析. 李洁,张杜鹃,李世平. 2018

[7]干热风对冬小麦不同穗粒位粒重的影响效应. 徐亚楠,吴玥,柳斌辉,宋吉青,吕国华,纪冰祎,张文英,杨振立,白文波. 2021

[8]黄淮海地区冬小麦种植北界时空演变及未来趋势分析. 唐晓培,宋妮,陈智芳,王景雷. 2019

[9]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关键生育期不同灌溉水平对产量影响的模拟. 徐建文,梅旭荣,居辉,李迎春,刘勤,杨建莹. 2014

[10]干热风对灌浆期冬小麦旗叶光合蒸腾的影响. 赵风华,居辉,欧阳竹. 2013

[11]论小麦干热风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李强,孟祥海,李丁,赵明辉,乔文臣. 2018

[12]南阳盆地小麦干热风的发生特点及防治. 李玉鹏,侯明翠,张震,李金良. 2014

[13]喷施木醋液与有机水溶肥协同对小麦抗干热风的影响. 张玉凤,刘兆辉,田慎重,边文范,董亮,李瑞琴. 2021

[14]近50年华北平原干热风时空分布特征. 邬定荣,刘建栋,刘玲,姜朝阳,许吟隆. 2012

[15]我国干热风研究进展. 来有鹏. 2022

[16]高温与干热风对小麦的影响及其防控措施. 解树斌,曹新有,刘建军,程敦公,赵振东. 2013

[17]基于TVDI河北省干热风同期土壤湿度监测研究. 姜亚珍,张瑜洁,孙琛,游松财. 2014

[18]黄淮海旱地麦少免耕机沟播技术模式. 赵广才,朱新开,王法宏,周继泽,李洪文. 2014

[19]黄淮海北部水浇地小麦深松深耕机条播技术模式. 赵广才,朱新开,王法宏,周继泽,李洪文. 2014

[20]安徽省小麦干热风、高温逼熟、贪青晚熟、雪灾、倒伏灾害的防御. 陈磊.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