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萍共生模式下闽北稻田的土壤固碳效应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郑慧芬

作者: 郑慧芬;李振武;邓素芳;陈志彤;应朝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稻萍共生;净初级生产力;CH4排放量;生态系统净碳收支;碳固存速率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科技

ISSN: 0253-2301

年卷期: 2024 年 55 卷 012 期

页码: 75-82

摘要: 土壤碳固存可改善土壤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和减缓气候变化。稻萍共生是我国传统的稻作方式,能提高水稻产量。然而,尚不清楚短期内稻萍共生对水稻土壤碳固存的影响。为探寻稻萍共生模式对南方稻田土壤碳固存的影响,在闽北进行了田间试验,设置3种不同的田间管理措施,分别为不施肥处理(CK)、常规化学施肥处理(F)以及常规化学施肥联合稻萍共生处理(FA),测定水稻净初级生产力、总固碳量、土壤异氧呼吸CO2排放量和CH4排放量,并计算稻田净生态系统碳收支(NECB)和土壤有机碳(SOC)的固存速率。结果表明:稻萍共生能显著提高水稻净初级生产力、水稻总固碳量以及土壤异氧呼吸CO2排放总量(P<0.05),但FA与F间的CH4排放量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处理的生态系统净碳收支范围为2 751.04~4 900.61kg·hm-2,表明所有处理都是净碳汇。而且,FA显著提高了生态系统净碳收支和土壤有机碳的固存速率(P<0.05)。研究显示常规化学施肥联合稻萍共生处理是提高中国东南部稻田SOC固存的有效管理方法,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具有较大潜力。

分类号: S511%S153.6

  • 相关文献

[1]稻萍共生对水稻磷素吸收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郑慧芬,应朝阳. 2024

[2]1999-2012年三江源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固碳释氧量测评. 张岩,韦振锋,黄毅. 2016

[3]草地净初级生产力模型研究进展. 林慧龙,常生华,李飞. 2007

[4]锡林郭勒草地产草量空间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文华,贾志斌,卓义,蒋欣阳. 2016

[5]基于遥感技术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研究进展. 崔霞,冯琦胜,梁天刚. 2007

[6]高寒草甸恢复演替过程中生产力与植物功能特征关系的研究. 张灵菲,魏斌,葛庆征,郝敏,傅华,张卫国,江小雷. 2012

[7]近30年来黄河三角洲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池源,石洪华,孙景宽,李捷,杨帆,付战勇. 2018

[8]基于光能利用率模型的甘南州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研究. 许静,陈迪,李文龙,魏巍. 2019

[9]基于CASA-VPM模型的植被最大光能利用率研究. 刘剑锋,陈琳,孟琪,王璇,王远征,王来刚,张喜旺. 2019

[10]陇中半干旱丘陵区沙打旺土壤水分动态特征及净初级生产力研究. 吴学栋,董俊,乔小林. 1990

[11]基于SEBAL模型的农作物NPP反演. 苏伟,刘睿,孙中平,刘婷,姜方方,曹飞. 2014

[12]1999—2015年若尔盖草原湿地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 郭斌,王珊,王明田. 2020

[13]黄土高原草地和农田系统碳动态对降雨、温度和CO_2浓度变化响应的模拟. 郭丁,郭文斐,赵建,特木其勒图,李旭东,傅华,骆亦其. 2018

[14]红豆草地下部植物量和光能利用率的研究. 高青山,胡自治. 1990

[15]不同放牧制度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碳平衡研究. 侯向阳,徐海红. 2010

[16]我国东北林区夏季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孙应龙,韩佳芮,延昊,李娜,曹云. 2023

[17]放牧和模拟增温对藏北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及生产力的影响. 吴红宝,高清竹,干珠扎布,李钰,闫玉龙,胡国铮,王学霞,严俊,何世丞. 2019

[18]上海郊区麦类气候生态因子主分量分析及气候生态问题探讨. 程忠炎. 1988

[19]2001~2010年中国植被NPP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仲晓春,陈雯,刘涛,郝心宁,李哲敏,孙成明. 2016

[20]基于遥感的三江平原湿地保护工程成效初步评估. 何兴元,贾明明,王宗明,任春颖,郑海峰,郭跃东,张新厚,辛晓平.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