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蚀对坡耕地生产力影响的微区试验(英文)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建香
作者: 刘建香;涂仕华;郭云周;贾秋鸿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土壤侵蚀;坡耕地生产力;微区试验
期刊名称: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ISSN: 1009-4229
年卷期: 2013 年 01 期
页码: 127-130+168
摘要: [目的]研究土壤侵蚀对坡耕地生产力的影响。[方法]通过红壤旱坡地铲土覆土微区试验,研究土壤侵蚀对坡耕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覆土厚度与玉米籽粒产量、秸秆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随着坡耕地表土冲刷损失数量的增加,玉米籽粒和秸秆产量极显著减产。铲除耕作层熟化表土15cm,玉米籽粒减产29.62%,秸秆减产24.46%;铲除耕作层熟化表土10cm,玉米籽粒减产17.31%,秸秆减产20.14%;铲除耕作层熟化表土5cm,玉米籽粒减产12.69%,秸秆减产11.51%;覆土耕作层熟化表土5cm,玉米籽粒增产10.00%,秸秆增产9.35%;覆土耕作层熟化表土10cm,玉米籽粒增产15.77%,秸秆增产16.19%;覆土耕作层熟化表土15cm,玉米籽粒增产17.69%,秸秆增产25.18%。[结论]本研究为评估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分类号: S157
- 相关文献
[1]土壤侵蚀对坡耕地生产力影响的微区模拟试验. 郭云周,涂仕华,刘建香,贾秋鸿. 2012
[2]土壤侵蚀对坡耕地生产力影响的模拟研究. 刘建香,涂仕华,贾秋鸿,赵德柱. 2012
[3]秸秆还田效果及其在土壤培肥中的地位. 吴敬民,许文元,董百舒,王振忠. 1991
[4]籼稻不同基因型对钾、钠的反应. 刘国栋,刘更另. 1998
[5]籼稻不同品种系钾素积累动态变化的微区试验. 刘国栋,刘更另. 2000
[6]辽宁土壤侵蚀的十年变化与下世纪小女保持. 高岚,黄毅. 1999
[7]降雨侵蚀力简易算法地区适用性的初步探讨. 胡续礼,姜小三,杨树江,张成军,潘剑君. 2006
[8]美国关于免耕和轮作周期对侵蚀影响的研究. 邹桂霞. 2002
[9]梯田—草皮水道系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 T.L.Chow,H.W.Recs,J.L.Daigle,舒乔生. 2000
[10]收获松针对地表径流量和水质的影响. 谢立亚,李纯乾,白毅. 2005
[11]辽宁东部山区的土壤侵蚀与防治对策. 杨忠贤,黄毅. 1999
[12]砂页岩山区的土壤侵蚀及其防治对策. 高鹏,刘长海. 1996
[13]辽宁东部山区土壤侵蚀现状分析. 孙宝林,高丽新,董跃显,郭强,林素兰,黄毅. 1998
[14]土壤侵蚀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利用SLEMSA模型估算土壤侵蚀的个例分析. 陈玉泉. 1999
[15]西班牙关于污泥对草本地被物影响的研究. 张俊生,甘作勋. 2002
[16]哥伦比亚有关清除表土对农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 张俊生,冯波,杨旭. 2002
[17]爱德华王子岛马铃薯轮作地的残茬管理. D.Holmstrom,R.Dehaan,J.B.Sanderson,J.A.MacLeod,李树彬. 2000
[18]贵州山区坡耕地钾素输入与输出研究. 陈正刚,李剑,朱青,王小多. 2009
[19]施肥对香根草篱长势及护士保水效果的影响. 夏锦慧,陈旭晖. 2002
[20]植草恢复对侵蚀红壤重组有机质的影响. 罗旭辉,詹杰,李秀峰,郑仲登,王义祥,黄毅斌.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有机肥对云南高原红壤生产力的影响
作者:刘建香;郭云周;杜东英;张勤斌;李聪平
关键词:有机肥;肥田萝卜;光叶紫花苕子;玉米秸秆;红壤;生产力
-
绿肥生产利用方式对云南高原红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作者:刘建香;郭树芳;雷宝坤;郭云周
关键词:绿肥;光叶紫花苕子;肥田萝卜;红壤;玉米
-
长期秸秆覆盖对免耕稻-麦产量、土壤氮组分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作者:周子军;郭松;陈琨;曾祥忠;上官宇先;喻华;秦鱼生;涂仕华;何明江;李丽君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秸秆覆盖;产量;氮组分;磷脂脂肪酸(PLFA);土层
-
氮肥形态对不同持绿性玉米品种产量及叶片光合氮素的影响
作者:郭松;周子军;刘东瑶;曾祥忠;喻华;陈尚洪;何明江;陈琨;上官宇先;涂仕华;秦鱼生
关键词:玉米;持绿性;氮肥形态;光合;产量
-
澜沧江水系氮磷污染及硝酸盐来源解析
作者:郭树芳;陈安强;习斌;居学海;黄宏坤;刘建香;毛妍婷;郭云周;雷宝坤
关键词:澜沧江流域;NO3--N;氮同位素;氧同位素;来源解析
-
Mn2+浓度对不同水稻品种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作者:陈琨;武法池;喻华;上官宇先;曾祥忠;周子军;郭松;涂仕华;秦鱼生
关键词:锰素;坐蔸;水稻生长;营养吸收
-
高原红土地氮磷钾平衡施肥对玉米数量性状的影响
作者:吴杏红;刘建香;张国建;杨瑞林;郭云周
关键词:红壤旱地;N/P/K肥;玉米;数量性状;生物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