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豆育成品种品质性状的演变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万超文

作者: 万超文;邵桂花;吴存祥;曹永生;韩天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中国;大豆;品种;品质;产量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04 年 23 卷 04 期

页码: 53-5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自1923年采用系统育种方法育成黄宝珠和金大332至2000年,中国共育成大豆品种840余个。本文将中国大豆育种的历史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23-1950,共28年)育成大豆品种20个,平均蛋白质含量41.0%,脂肪含量20.6%;第二阶段(1951-1980,共30年)育成品种245个,蛋白质平均含量40.76%,脂肪含量20.15%;第三阶段(1981-2000,共20年)育成品种576个(统计到品质性状数据的有563个),平均蛋白质含量42.04%,脂肪含量19.77%。本文对第三阶段育成品种的品质分4个时期("六五"一"九五")进行重点分析,发现蛋白质含量以"八五"期间育成的品种为最高,110个品种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为42.8%,其中国审品种10个,平均含量44.36%。脂肪含量以"六五"期间选育的品种为最高,96个品种脂肪的平均含量为20.10%,其中17个国审品种的平均含量为20.73%。"六五"一"九五"期间,在3大产区中,蛋白质含量以南方大豆品种为最高,44个品种平均含量达43.81%,比北方春大豆高2.81个百分点。脂肪含量以北方春大豆品种为高,220个品种平均含量为20.0%。113个黄淮海夏大豆品种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3.04%,高于北方春大豆,略低于南方大豆;脂肪含量低于北方春大豆,略高于南方大豆。经过20年的努力,3大产区产量逐步提高,其中,北方春大豆提高了12.1%,黄淮海夏大豆提高了7.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我国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丁国祥,熊洪,曾庆曦. 2003

[2]2005—2017年山东省审定大豆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演变分析. 李伟,张彦威,林延慧,张礼凤,王彩洁,张军,徐冉. 2018

[3]干旱胁迫对大豆光合、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王兴荣,张彦军,陈光荣,李玥,李永生,祁旭升. 2023

[4]2008-2018年黄淮南部审定大豆品种主要性状分析. 王大刚,陈圣男,李杰坤,于国宜,吴倩,胡国玉,黄志平. 2019

[5]不同大豆品种对乙草胺的敏感性研究. 王贵启,李香菊,李秉华,苏立军. 2006

[6]大豆品种及群体结构对形态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赵跃坤. 2013

[7]浙江省农科院大豆、梨、水稻新品种介绍. 梁森苗. 2004

[8]2OO4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大豆新品种. 薛津. 2004

[9]赤峰地区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周学超,赵亚波,魏云山,丁素荣,李峰,刘迎春. 2016

[10]宁夏春大豆品种演变及栽培技术进步对大豆产量的贡献分析. 赵志刚,罗瑞萍. 2019

[11]玉米/大豆带田大豆密度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王立明,陈光荣,张国宏,杨如萍,董博,杨桂芳,南琴霞,温健,牛建彪. 2017

[12]俄罗斯联邦大豆产业现状及研究进展(英文). 米哈伊尔·西涅果夫斯基,袁珊,瓦伦蒂娜·西涅果夫斯卡娅,韩天富. 2018

[13]套作模式下大豆品种与密度二因素试验分析. 赵志刚,罗瑞萍,姬月梅,赵越,郝吉兵. 2010

[14]大豆抗胞囊线虫的育种及大豆品种中黄26及中黄54的选育. 王岚,王连铮. 2016

[15]高纬寒地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蔡鑫鑫,谭娟,吕晓丽,王舒,张崎峰. 2019

[16]滨海盐碱地不同大豆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田间试验分析. 郑茹梅,张鑫红,张玉梅,张波,肖辉. 2023

[17]农田镉污染对大豆镉吸收特性及其产量的影响. 马淑梅,黄山,宁柏成,邱博,李小红. 2017

[18]春大豆翻秋及秋大豆窄行密植的研究. 胡水秀,王瑞珍,吴问胜. 2002

[19]不同大豆品种产量与养分吸收差异性研究. 蒋龙刚,任燕利,史建硕,郭丽,王丽英,李若楠,王平. 2022

[20]宾县大豆品种展示和品种繁育基地建设. 孟英,高扬,许显滨,谭贺,冯延江,吴爽,孟庆祥,鲛岛良次.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