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土区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东海

作者: 刘东海;乔艳;李晓;李双来;张智;李菲;胡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紫色土;秸秆还田量;土壤酶;速效养分

期刊名称: 中国土壤与肥料

ISSN: 1673-6257

年卷期: 2022 年 007 期

页码: 107-11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探明长期秸秆不同还田量下紫色土区土壤酶活性及其主要驱动因子,以持续12年的四川紫色土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设置:秸秆不还田(CK)、30%还田(RMW30)、50%还田(RMW50)和100%还田(RMW100)4个处理,测定了土壤各种酶活性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结果显示,与CK处理比较,RMW100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以及pH.秸秆不同还田量处理均降低了β-纤维二糖苷酶(CBH)、纤维素酶(CL)、酚氧化酶(PhOx)和过氧化物酶(Perox)活性,提高了磷酸酶(Phos)、硫酸酯酶(Sul)、β-葡糖苷酶(βG)、α-葡糖苷酶(αG)、β-木糖苷酶(βX)、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活性.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β-纤维二糖苷酶(CBH)活性呈现降低趋势.冗余分析(RDA)显示土壤pH是土壤酶活性变化的主控因子,解释了方差变异的60.20%,达到显著水平.因此,紫色土区秸秆还田主要是通过土壤pH对土壤酶活性产生影响.秸秆100%还田增加了土壤肥力,提高了土壤pH,是提升紫色土区土壤质量最优的管理措施.

分类号: S154.2

  • 相关文献

[1]不同秸秆还田量对春季稻虾田水质、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李威,成永旭,孙颖,刘小飞,刘明明,奚业文,李正友,李嘉尧. 2023

[2]行间生草对枸杞地土壤营养环境的影响. 赵燕,葛玉萍,何军,刘玉洁,王玉. 2022

[3]秸秆还田量对不同基因型夏玉米产量及干物质转运的影响. 穆心愿,赵霞,谷利敏,冀保毅,丁勇,张凤启,张君,齐建双,马智艳,夏来坤,唐保军. 2020

[4]秸秆还田量对水旱轮作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白建忠,陈泽,丁永锋,张珞,赵营. 2017

[5]秸秆还田量对旱地土壤养分、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于淼,高晓梅,刘晓辉,王智学. 2022

[6]秸秆还田量对黑土区土壤及团聚体有机碳变化特征和固碳效率的影响. 高洪军,彭畅,张秀芝,李强,朱平,王立春. 2020

[7]秸秆一次性深埋还田量对亚表层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 丛萍,李玉义,王婧,逄焕成,张莉,刘娜,高建胜. 2020

[8]秸秆还田量对小麦-玉米轮作中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董亮,田慎重,王学君,孙泽强,郑东峰,刘盛林,董晓霞,郭洪海,罗加法. 2016

[9]不同灌水量和秸秆还田量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向午燕,董智,冯晨,蔡倩,张哲,郑家明,白伟. 2023

[10]免耕条件下秸秆还田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蔡丽君,张敬涛,盖志佳,刘婧琦,张伟,赵桂范,郑海燕,王庆胜,龚振平. 2015

[11]玉米-大豆免耕轮作体系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养分和大豆产量的影响. 蔡丽君,张敬涛,刘婧琦,盖志佳,赵桂范,张伟,龚振平,马春梅. 2015

[12]基于B/S架构的作物秸秆科学还田V1.0软件研发. 刘宇锋,莫辉德,范如芹. 2021

[13]天津市设施蔬菜不同种植年限土壤及地下水养分特征. 高伟,朱静华,高宝岩,李明悦,赵秋,郑鹤龄. 2010

[14]不同施氮处理对温室黄瓜生长、土壤硝态氮含量及速效养分的影响. 张洋,张荣,胥婷婷,田种存. 2017

[15]不同施肥处理红壤水肥耦合效应的研究. 杜臻杰,陈效民,邓建强,张勇. 2010

[16]阿拉善荒漠草地几种灌木对土壤有效态养分的影响. 郭丁,裴世芳,俞斌华,傅华. 2009

[17]南方典型菜地土壤速效养分时空变异特征研究——以岳阳市君山区广兴洲镇为例. 王豹,龙怀玉,诸葛玉平,张建国,巩永凯. 2009

[18]施肥对沙打旺根系提水及土壤养分活性的影响. 刘小莉,张洪荣,傅华. 2007

[19]免耕轮作对旱作区土壤水热动态及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 戴云仙,张向前,郭晓霞,杨彦明,王林,刘景辉. 2016

[20]减磷加炭对北疆灌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邢东建,杨卫君,贺佳琪,魏海鹏,贾永红,惠超,李永昊.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