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微量元素处理对斑兰叶组培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及角鲨烯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林群原

作者: 林群原;闫露;吉训志;马兆成;郑日如;秦晓威;胡丽松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斑兰叶;锌元素;镧元素;挥发性物质;酶活性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24 年 007 期

页码: 1455-146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微量元素处理组培斑兰叶的挥发性物质及角鲨烯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本研究以不同浓度锌(Zn)、镧(La)元素处理的组培斑兰叶为原料,采用GC-MS技术对其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并测定角鲨烯代谢关键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微量元素处理的组培斑兰叶挥发性物质的数量、含量均存在差异,与未处理的组培斑兰叶相比,4 mg/L Zn元素处理和1、2、4 mg/L La元素处理的组培斑兰叶中的挥发性物质较多。Zn、La元素处理均使组培斑兰叶中的醇类物质含量增加、烯烃类物质含量减少;Zn、La元素处理均使组培斑兰叶中的角鲨烯含量明显减少,2 mg/L Zn元素处理使组培斑兰叶中的β-谷甾醇、豆甾醇、棕榈酸乙酯、3-甲基-2-(5H)-呋喃酮、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含量增加,角鲨烯和叶绿醇含量减少;8mg/LLa元素处理组培斑兰叶的叶绿醇含量最高。角鲨烯代谢相关酶活性在组培斑兰叶培养过程中有一定变化,羊毛甾醇合成酶(LSS)和鲨烯环氧酶(SE)在混合物(愈伤组织开始分化出芽)中活性较强,角鲨烯合成酶(SQS)在不定根中活性较强。不同浓度微量元素处理对角鲨烯相关酶活性有一定影响,不同浓度Zn元素处理的组培斑兰叶中角鲨烯含量与LSS、SE、SQS酶活性均呈正相关;La元素处理组培斑兰叶中角鲨烯含量与LSS、SQS酶活性呈负相关,与SE酶活性呈正相关。研究结果丰富了微量元素调控斑兰叶挥发性物质的相关理论研究,为挖掘提高斑兰叶香气品质的组培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号: S573.9

  • 相关文献

[1]混菌发酵产酶活性与苹果酒风味物质构成的相关性分析. 曾朝珍,康三江,张辉元,慕钰文,袁晶,张海燕,张霁红,宋娟,张芳. 2020

[2]灵芝和金针菇混和发酵提高锌产量的工艺研究. 苗敬芝,董玉玮,耿治飞. 2013

[3]氮锌配施对夏玉米灌浆期籽粒氮、锌元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张盼盼,乔江方,李川,张美微,穆蔚林,郭涵潇,岑俊娟. 2024

[4]设施促早栽培葡萄的锌肥施用原则. 史祥宾,刘凤之,王海波,庞国成,王孝娣,王宝亮,王志强,王小龙,冀晓昊,张艺灿. 2021

[5]斑兰叶不同愈伤组织芽分化与抗氧化酶类关系. 吉训志,秦晓威,杨艺秋,胡丽松,范睿,郝朝运. 2021

[6]斑兰叶在海南种植的发展前景. 宗迎,吉训志,秦晓威,鱼欢,郝朝运,贺书珍,初众,胡荣锁. 2019

[7]湛江发展橡胶林下间作斑兰叶模式探讨. 欧阳欢,罗萍,徐志军,张小燕. 2023

[8]斑兰叶叶部病害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苟亚峰,薛超,高圣风,孙世伟,秦晓威,鱼欢,田甜,刘世超. 2022

[9]IBA不同处理时间对斑兰叶根系生长的影响. 谭明欣,秦晓威,李倩松,鱼欢,宗迎,郝朝运,邓文明. 2019

[10]不同激素及微量元素处理对斑兰叶组培苗增香的影响. 李有丽,吉训志,秦晓威,鱼欢,张昂,宗迎,贺书珍. 2023

[11]吲哚丁酸对斑兰叶根系生长的影响. 鱼欢,殷诚美,秦晓威,宗迎,郝朝运,邢诒彰,白亭玉. 2019

[12]5类久安古树红茶的挥发性成分测定. 杨春,周雪,郭燕,胡伊然,周顺珍,郑文佳. 2016

[13]一株酵母菌的鉴定及其挥发性物质防病测定. 黄蓉,黄盼,黄瑞荣,李国庆. 2015

[14]不同架式栽培的玫瑰香葡萄成熟期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赵新节,孙玉霞,刘波,王晓,束怀瑞. 2005

[15]微波干燥对野生荠菜品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张丽,薛妍君,邓金花,刘臣,俞莉,汝骅,董明辉,郁志芳. 2015

[16]两种货架温度下葡萄品质分析. 颜廷才,邵丹,张鹏,周斌,李江阔. 2016

[17]GC-MS结合电子鼻分析1-MCP处理对线椒低温贮藏期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潘冰燕,鲁晓翔,张鹏,李江阔,陈绍慧. 2016

[18]疏果方式对“赤霞珠”葡萄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刘品何,刘胜,秦伟帅,张家荣,赵新节. 2014

[19]麦麸及其挥发性物质对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引诱作用. 李哲,刘廷辉,陶晡,马卓,何运转. 2014

[20]不同养殖模式罗非鱼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郝淑贤,叶鸽,李来好,黄卉,魏涯,杨贤庆,林婉玲,袁晓敏.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