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份海南咖啡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鉴定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何安乐

作者: 何安乐;黄丽芳;胡丽松;庞永青;王晓阳;伍宝朵;董云萍;闫林;李学俊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咖啡;品质性状;咖啡因;绿原酸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24 年 003 期

页码: 871-88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解决中国优质咖啡资源缺少的问题,本研究以海南42份咖啡资源为试验材料,通过超声超离法、杜马斯定氮仪燃烧法和UPLC法测定11个品质性状的含量,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层次聚类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1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7.42%~29.63%,4-阿魏酰奎宁酸(29.63%)最大,蛋白质(7.42%)最小。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27~2.05,最高的是蛋白质和葫芦巴碱(2.05),最低的是异绿原酸B(1.27),遗传多样性丰富。42份资源间品质性状存在相关性,脂肪与咖啡因和异绿原酸A呈显著负相关(P<0.05),咖啡因与7个性状呈显著正相关(P<0.001),7个绿原酸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达75.32%。综合表现排名前5的特异性种质分别为32号(5.63)、16号(2.94)、30号(1.10)、6号(0.80)和10号(0.74)。层次聚类分析中42份种质聚成4个类群,32号种质独占一类。42份咖啡种质资源品质存在差异,在选育种的时候需通过多种技术手段结合不同种质的优异性状,从而得到优异的咖啡种质资源。可优先选择综合排名靠前的咖啡种质作为选育和改良的基础材料。本研究对42份咖啡种质资源的11个品质性状进行鉴定评价,筛选特异的种质资源,为咖啡选育种提供试验材料,也为咖啡鉴定评价提供理论基础。

分类号: S571.2

  • 相关文献

[1]咖啡及咖啡制品中葫芦巴碱、绿原酸和咖啡因含量比较分析. 邵金良,刘兴勇,杨东顺,樊建麟,杜丽娟,王丽,汪禄样. 2016

[2]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咖啡中6种绿原酸. 胡皓,宋红坤,王继良,林涛,刘兴勇,邵金良. 2018

[3]咖啡种间嫁接与不嫁接植株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比较. 闫林,董云萍,黄丽芳,孙燕,宗吉勇,林兴军,王晓阳,龙宇宙. 2019

[4]2014“黔茶杯”名优绿茶主要品质特征分析报告. 周顺珍,郭灿,刘晓霞,周国兰,郑文莉. 2015

[5]茶树特征性生化成分与绿盲蝽的互作影响. 杨春,李帅,陈正武,乔大河,陈娟,孟泽洪. 2019

[6]湖北不同地区绿茶中儿茶素与咖啡因含量比较. 金钰,周有祥,胡定金,赵明明. 2017

[7]联苯胺与咖啡因对紫露草微核的敏感性试验. 汪引宣,余瑞兰. 1990

[8]3种药物对老化卵母细胞4种母源mRNA水平的影响. 叶小芳,陈静波,侯敏,汪立芹,赵云程,林嘉鹏,黄俊成. 2010

[9]修复抑制剂咖啡因对韶关霉素产生菌的诱变效应. 薛伟龙,魏春妹,张春明,唐永兰. 1990

[10]咖啡及其制品中咖啡因HPLC测定的前处理方法研究. 邹冬梅,袁宏球,吴琼,汤永娇,潘永波,徐志. 2014

[11]甲基黄嘌呤类生物碱在精子体外处理中的应用. 林金杏,阎萍. 2006

[12]离心萃取法测定茶叶中的咖啡因. 邵金良,黎其万,刘宏程,梅文泉,严红梅,兰珊珊. 2010

[13]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固相萃取技术同时检测饲料中氨苯砜和咖啡因的方法研究. 陆梅,赵雪宁,李宏,贺习文,李俊. 2022

[14]超临界流体技术脱除绿茶中咖啡因和儿茶素的研究. 江和源,蒋迎,刘栩. 2004

[15]咖啡因对体外保存精子品质和受精力的影响. 张文举,余四九,才学鹏. 2012

[16]咖啡因与健康. 阿迪拉·赛买提,熊若谷,黄斯妤,周丹丹,甘人友,李华斌. 2023

[17]茉莉清茶中咖啡因的测定. 李淑玲. 2011

[18]黔西南州不同立地条件下黄褐毛忍冬的生长发育与产量调查. 颜艳. 2014

[19]河北香菊与药用菊花的植物学特征及主要化学成分的比较. 刘灵娣,谢晓亮,李存东,马铭泽,周巧梅. 2008

[20]不同栽培基质对石韦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李莉蓉,尹小红,张平刚,黄荣韶.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