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水稻新品种(系)对褐飞虱的抗性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梁全

作者: 王梁全;李兰秀;陈连举;李洁;徐雪亮;姚英娟;杨长举;华红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新品种(系);褐飞虱;抗虫性鉴定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09 年 25 卷 20 期

页码: 253-25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评价几个水稻新品种(系)对褐飞虱的抗性,采用苗期鉴定、分蘖期蜜露量测定以及田间褐飞虱种群动态调查及测产的方法评价几个水稻新品种(系)对褐飞虱的抗性。结果表明,从苗期鉴定、分蘖期蜜露量测定以及田间褐飞虱种群动态调查及产量测定的综合结果看出,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导入了Bph14和Bph15基因培育的新品系,即沪旱1A/07WH1462、川香29A/07WH644、川香29A/07WH1462、中9A/07WH1462、沪旱1A/07WH644和中9A/07WH644对褐飞虱均存在一定的抗虫性,前3种苗期表现为抗级,后3种苗期表现为中抗;主栽品种珞红3A/610234为感虫,主栽品种两优培九为高感。在整个生育期不追肥、不施用农药的情况下,抗-中抗品系中以中抗品系中9A/07WH1462的667m2产量最高,比主栽品种两优培九的产量高约14.8%。若进行科学管理水肥,中9A/07WH1462品系的产量会更高,可见中9A/07WH1462抗虫品种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国际水稻研究所抗褐稻虱品种资源的抗性鉴定与抗性株系筛选. 张扬,肖汉祥,李燕芳,张振飞,廖永林. 2011

[2]水稻新品种(系)对稻白叶枯病的抗性鉴定. 袁筱萍,沈瑛. 2000

[3]水稻新品种(系)抗稻瘟病性鉴定研究. 袁筱萍,沈瑛,朱培良. 1992

[4]上海市水稻新品种(系)的丰产性及适应性比较试验. 陈海霞,李帮学,吴书俊. 2024

[5]黑龙江省水稻新品种(系)抗稻瘟病性鉴定及利用. 宋成艳. 2011

[6]小麦新品种(系)对麦红吸浆虫抗性的鉴定与分析. 党建友,程麦风,谢咸升,曹雅忠. 2005

[7]利用回交转育培育黄淮稻区抗虫转基因水稻新品系. 柳絮,王文英,李军,吴丹妮,徐仅婷,姚方印. 2013

[8]转基因抗虫玉米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评价. 武奉慈,刘金文,刘娜,曲文利,张明,宋新元. 2014

[9]棉花品系对棉蚜、棉铃虫的抗性鉴定. 方昌源,方昌源,张慧英,梁世珍,董双林,马丽华. 1991

[10]籼稻A232抗螟性鉴定及遗传特性初步分析. 谢戎,刘成元,张长伟,陈小娟,朱永川,何树林. 2010

[11]转Bt基因棉的检测和抗虫性鉴定研究进展. 李长福,吴振廷,沈基长,张玉翠,林华峰. 2002

[12]转Bt基因水稻的抗虫性鉴定. 姚方印,李广贤,朱常香,姚永湘. 2000

[13]小麦品种对麦红吸浆虫抗虫性鉴定. 马卓,黎丹,陶晡,武予清,杨宁,何运转,刘廷辉. 2014

[14]转Cry1Ab-Ma基因玉米CM8101对亚洲玉米螟抗性研究. 张爽,鲁鑫,张嘉月,杨小艳,谢树章,武凤慈,宋新元,王振华,李新海,翁建峰. 2020

[15]太湖稻区褐飞虱天敌及其控制作用. 丁宗泽,陈茂林,李沛元,蔡立正,程遐年,陈若篪. 1988

[16]醚菊酯与吡蚜酮复配对褐飞虱的增效作用和控制效果. 束兆林,缪康,赵来成,邱晓红,何东兵,姚克兵. 2013

[17]褐飞虱抗药性研究现状. 王彦华,王强,沈晋良,吴声敢,俞瑞鲜,赵学平,苍涛,吴长兴,陈丽萍. 2009

[18]蔗虱缨小蜂对褐飞虱卵的寄生适应性. 郑许松,俞晓平,吕仲贤,陈建明,徐红星,鞠瑞亭. 2003

[19]水稻品种对褐飞虱持续抗性的筛选技术. 陶林勇. 1995

[20]水稻对褐飞虱抗性鉴定的比较研究. 李树娟,李容柏.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