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滑金杰
作者: 滑金杰;江用文;袁海波;尹军峰;钟维标;余书平;谢前途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黄茶;闷黄;生化成分;微生物;影响因子
期刊名称: 茶叶科学
ISSN: 1000-369X
年卷期: 2015 年 03 期
页码: 203-20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闷黄过程中,黄茶中的生化成分在湿热作用下发生剧烈变化,如叶绿素因湿热引起的氧化降解反应而含量锐减;儿茶素因氧化和异构化反应,其组分及比例发生明显改变;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亦有所变化等。这些变化为形成黄茶黄汤黄叶、醇爽口感等独特品质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文章对闷黄过程中,黄茶主要品质成分和微生物动态变化规律,以及闷黄工艺关键影响因子等进行了综述,并对闷黄工艺研究趋势作了展望。
分类号: TS272.4
- 相关文献
[1]不同闷黄工艺对黄茶品质及其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 文帅,安然,李冬利,霍梦恩,孙伶俐,孙世利. 2020
[2]闷黄对黄茶香气特征及关键香气化合物的影响. 夏红玲,苗爱清,陈维,胡蝶,乔小燕,马成英. 2023
[3]黄茶闷黄工艺影响因子及品质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夏长杙,冉乾松,杨天根,翟精武,刘亚兵. 2024
[4]温州黄汤闷堆和闷烘工艺. 滑金杰,尹军峰,袁海波,江用文,汪芳,陈根生. 2017
[5]闷堆和摊放对黄茶品质及生化成分的影响. 王云,张厅,唐晓波,王小萍,马伟伟. 2015
[6]红茶发酵影响因素及品质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刘亚兵,冉乾松,蒲璐璐,段学艺,王敏,戴宇樵,张拓,刘忠英,潘科. 2024
[7]黄金芽茶鲜叶加工过程中色泽变化及内在原因分析. 曹青青,陈根生,许勇泉,尹军峰. 2020
[8]不发酵茶转轻发酵茶的工艺初探——以成品绿茶制造黄茶为例. 任敏,何春雷,黄旭,李书魁,刘川丽. 2019
[9]花香型桂热2号黄茶的研制. . 2019
[10]闷黄工艺对夏季原料茶品质的影响研究. 钟应富,罗红玉,杨娟,张莹. 2016
[11]黔茶1号试制红茶、绿茶和黄茶的品质研究. 沈强,张小琴,罗金龙,杨肖委,刘晓霞,周良书,郑文佳. 2023
[12]蒙顶黄茶闷堆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及酶活性变化研究. 张厅,刘飞,王小萍,唐晓波. 2017
[13]旺苍县茶产业发展SWOT分析与对策建议. 黄藩,罗凡,李兰英,龚雪蛟. 2022
[14]花香型黄茶研究报告. 邬龄盛. 2024
[15]基于色差系统的黄茶外观色泽评价模型构建及其关键物质基础分析. 王璟,高静,刘思彤,汪芳,戴前颖,许勇泉,尹军峰. 2016
[16]基于色差系统的黄茶外观色泽评价模型构建及其关键物质基础分析. 王璟,高静,刘思彤,汪芳,戴前颖,许勇泉,尹军峰. 2017
[17]提香时间对远安黄茶理化品质的影响. 叶飞,滕靖,龚自明,高士伟,高志明,刘盼盼,王雪萍,郑鹏程,王胜鹏,郑琳. 2017
[18]黄茶及其茶毫挥发性成分分析. 尹鹏,刘威,刘盼盼,王子浩,郭桂义. 2018
[19]沼液对有机茶树生长发育及其生化成分的影响. 刘红梅,陈娟,魏杰,申东,曹雨,皮发娟,刘晓霞. 2014
[20]茶花与茶叶常规生化成分分析研究. 周国兰,喻云春,胡华健,何莲.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电子舌和代谢组学评价不同等级滇红茶汤非挥发性差异组分
作者:谢佳灵;陈佳瑜;袁海波;王立磊;杨艳芹;江用文
关键词:电子舌;代谢组学;滇红茶汤;非挥发性组分
-
科技创新推动茶叶质量安全全程管控能力提升
作者:陈红平;蔡晓明;吴正浩;袁海波
关键词:茶叶质量安全;茶园绿色防控;茶叶清洁化生产;高通量精准检测;风险评估
-
现制饮料中腐败微生物及其检测与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张诺;邹纯;余启明;尹军峰
关键词:腐败微生物;现制饮料;防控;检测
-
冲泡条件对灵芝茯茶茶汤品质的影响
作者:郑涵予;高颖;汪芳;陈建新;陈根生;金诗艺;杜琪珍;尹军峰
关键词:灵芝茯茶;冲泡条件;茶汤风味;主成分分析;茶汤成分
-
窨制方式对玫瑰红茶品质的影响
作者:孟鑫;朱艳;汪芳;杜琪珍;尹军峰;许勇泉
关键词:玫瑰红茶;赋香;玫瑰花细胞液
-
基于电子舌和代谢组学分析揉捻转速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
作者:吴仕敏;余勤艳;朱佳依;滑金杰;沈帅;江用文;袁海波;李佳
关键词:工夫红茶;揉捻转速;风味品质;内质成分;代谢组学
-
不同冷冻和摇青工艺的红茶品质比较分析
作者:夏益民;王近近;袁海波
关键词:萎凋;冷冻;摇青;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