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冷冻和摇青工艺的红茶品质比较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夏益民

作者: 夏益民;王近近;袁海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萎凋;冷冻;摇青;红茶

期刊名称: 现代食品科技

ISSN: 1673-9078

年卷期: 2023 年 39 卷 002 期

页码: 280-28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该研究以传统加工的红茶为对照,分析了萎凋前冷冻处理及该处理与萎凋后一次、两次、三次摇青组合处理等新工艺对茶叶品质形成的影响,明确了最佳的工艺处理条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新工艺均可显著增加茶叶没食子酸、茶多酚、茶黄素、黄酮苷等含量(P<0.05),同时,冷冻处理会显著降低可溶性糖含量(P<0.05)(下降10.73%),冷冻和摇青组合处理可显著降低茶褐素含量(P<0.05)(平均下降6.77%);与冷冻处理相比,冷冻和摇青组合工艺处理可显著降低茶多酚含量(P<0.05)(平均下降3.55%),并显著增加茶黄素含量(P<0.05)(平均增加18.06%).各处理中以冷冻和两次摇青组合工艺处理的茶叶同时具有相对较高的氨基酸、茶黄素、顺-己酸-3-己烯酯,以及相对较低的没食子酸、儿茶素、黄酮苷、茶褐素、3-辛烯-2-酮,所制红茶呈现橙黄明亮、甜香、甜醇等色香味兼具的品质,感官总分为91.30,分别较对照和冷冻处理高出了2.40、2.60分.综上可知,冷冻和两次摇青的组合处理为最佳新工艺.

分类号: TS272.52

  • 相关文献

[1]引进晒青、摇青工艺降低夏秋红茶苦涩味的研究. 杨拥军,钟兴刚,粟本文,李彦,谭正初. 2014

[2]远红外辐射对萎凋叶氧化酶活性及红茶品质的影响. 赵飞,李园莉,杨亦扬,李荣林,杨建华,马圣洲. 2021

[3]红茶萎凋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袁林颖,钟应富,张莹,罗红玉,杨娟,邬秀宏,敬廷桃. 2014

[4]不同萎凋工艺加工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研究. 赖兆祥,苗爱清,庞式,孙世利,曾琼. 2011

[5]不同萎凋方式和碰青工艺对红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乔小燕,操君喜,吴华玲,黄华林,李波,陈栋. 2017

[6]红茶萎凋中鲜叶理化变化及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黄藩,董春旺,朱宏凯,叶阳,张成,何华锋,张坚强. 2014

[7]红茶萎凋处理温湿度条件对PPO、POD及茶多酚和色素的影响. 王伟伟,江和源,江用文,叶葵. 2013

[8]萎凋方式对黄化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的影响. 黄华林,乔小燕,李波,张成娣,陈海强. 2018

[9]红茶萎凋对歧化和苯骈化反应的作用及机制. 苏威,王伟伟,江和源,施莉婷,陈琳,付静,崔宏春. 2019

[10]萎凋方式对黄化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的影响. 黄华林,乔小燕,李波,张成娣,陈海强. 2018

[11]乌龙茶做青过程脂质过氧化作用及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黄福平,陈伟,陈荣冰,柯玉琴,梁月荣. 2002

[12]摇青花香条形红茶静置试验. 申东,何萍,彭忠,郑文佳. 2016

[13]花香型绿茶加工工艺的研究. 郭丽,谭俊峰,王力,吕海鹏,林智,邵青,唐妙火. 2009

[14]不同加工工艺对紫娟红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仝佳音,夏丽飞,杨方慧,张艳梅,马玉青,潘联云,方成刚. 2019

[15]正交试验优化夏暑乌龙茶“三青”工艺. 叶飞,龚自明,郑鹏程,高士伟,王雪萍,滕靖,王胜鹏. 2014

[16]不同晒青与摇青程度对花香绿茶成茶品质的影响. 王春梅,金鑫,何翠. 2023

[17]“三青”工艺改善夏秋绿茶品质的研究. 叶飞,郑鹏程,高士伟,王雪萍,李传忠,龚自明. 2010

[18]苦丁红茶工艺试验及品质分析. 刘晓霞,郑文佳,何萍,申东. 2007

[19]贵州工夫红茶不同萎凋时间对比研究. 申东,杨秀龙,黄恭清. 2013

[20]苦丁红荼工艺试验及品质分析. 刘晓霞,郑文佳,何萍,申东.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