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y1Ie毒素胁迫下亚洲玉米螟的抗性发展及汰选种群对其他Bt毒素的交互抗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贺明霞

作者: 何康来;王振营;王新颖;李庆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Bt毒素;抗性汰选;抗性发展;生物学;抗性治理

期刊名称: 昆虫学报

ISSN: 0454-6296

年卷期: 2013 年 56 卷 10 期

页码: 1135-114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是危害玉米的重要害虫之一,转Bt基因抗虫玉米为其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然而,靶标害虫产生抗性将严重阻碍Bt制剂及转Bt基因抗虫玉米的持续应用。明确害虫对转Bt基因玉米表达的毒素蛋白的抗性演化,对于制定科学有效的抗性治理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实验通过人工饲料汰选法研究了Bt Cry1Ie毒素胁迫下亚洲玉米螟的抗性发展及汰选14代的种群对其他Bt毒素(Cry1Ab,Cry1Ac和Cry1Fa)的交互抗性,并观察了Cry1Ie蛋白胁迫对亚洲玉米螟生物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汰选压不断提高,亚洲玉米螟种群对Cry1Ie毒素的敏感性逐渐下降。汰选14代后,种群对Cry1Ie毒素的抗性水平提高了23倍。然而,Cry1Ab,Cry1Ac和Cry1Fa对所获Cry1Ie汰选种群的毒力与对敏感种群的毒力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说明Cry1Ie汰选没有引起亚洲玉米螟对Cry1Ab,Cry1Ac和Cry1Fa毒素产生交互抗性。同时,与敏感种群相比,Cry1Ie汰选14代的种群幼虫平均发育历期延长5.7 d,蛹重减轻13.7%,单雌产卵量下降40.0%。本研究结果说明,大面积单一种植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可能引起亚洲玉米螟产生抗性;亚洲玉米螟Cry1Ie抗性种群对Cry1Ab,Cry1Ac和Cry1Fa没有交互抗性,含有cry1Ie和cry1Ab,cry1Ac或cry1F双/多基因抗虫玉米,可作为靶标害虫抗性治理的重要策略。

分类号: S435.132

  • 相关文献

[1]计算机模型在鳞翅目害虫对转Bt基因作物抗性治理中的应用. 高丽娜,封洪强,王运兵. 2014

[2]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转基因玉米Bt毒素表达量的影响. 解海翠,张天涛,白树雄,王振营,何康来. 2017

[3]大气CO2浓度升高对转基因玉米Bt毒素表达量的影响. 解海翠,张天涛,白树雄,王振营,何康来. 2017

[4]Cry1Ac抗性亚洲玉米螟对四种Bt蛋白的交互抗性. 李光涛,王振营,张杰,何康来. 2009

[5]氰戊菊酯、马拉硫磷及其混剂汰选选育棉铃虫抗药性研究. 赵永巧,范贤林,芮昌辉,王文来,孙小平. 1992

[6]西花蓟马对多杀菌素的抗性生化机制研究. 侯文杰,李飞,吴青君,徐宝云,张友军. 2013

[7]西花蓟马对多杀菌素的抗性汰选和遗传方式. 王泽华,吴青君,徐宝云,张友军. 2011

[8]西花蓟马对多杀菌素的抗性生化机制硏究. 侯文杰,李飞,吴青君,徐宝云,张友军. 2013

[9]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选育及交互抗性研究. 吴青君,张文吉,张友军,徐宝云,朱国仁. 2002

[10]综合治理中的农药与应用. 张家兴,王冬兰. 1996

[11]多功能氧化酶及其在抗性中的作用. 吴黎明,王加聪. 2002

[12]抗吡虫啉褐飞虱种群对天敌黑肩绿盲蝽抗性发展的影响. 黄芊,蒋显斌,尹文兵,龙丽萍,黄凤宽,黄所生,吴碧球,李成. 2017

[13]单对汰选方法在加速抗高效氯氟氰菊酯棉铃虫品系汰选中的应用. 范贤林. 2002

[14]棉铃虫对转基因抗虫棉的抗性预测、监测与治理. 范贤林,卢美光,孟香清. 2003

[15]Avermectins及其抗性的研究进展. 吴青君,张文吉,张友军. 1998

[16]鼠源噬菌体抗体展示库的构建及初步应用. 徐重新,张霄,张存政,刘媛,仲建锋,董飒,胡晓丹,林曼曼,刘贤金. 2017

[17]沉默cadherin基因对小菜蛾敏感性的影响. 杨中侠,杨柳,谭济才,吴青君,王少丽,徐宝云,张友军. 2013

[18]多年种植Bt稻后外源蛋白在土壤中的积累. 王永模,邓嘉昕,张金鑫,贾瑞宗. 2022

[19]昆虫对Bt毒素的抗性机制概述. 束长龙,李克斌,曹雅忠,尹姣,仵均祥. 2012

[20]有效防治甜菜夜蛾的Bt毒素种类及其应用前景. 李倩,任相亮,胡红岩,姜伟丽,马亚杰,王丹,王莹莹,马艳.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