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6个香牙蕉品种(品系)后熟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帅

作者: 张帅;吴水金;林宝妹;李海明;吴妙鸿;戴艺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香牙蕉;后熟;挥发性风味成分;主成分分析;相对气味活度值

期刊名称: 中国果树

ISSN: 1000-8047

年卷期: 2023 年 011 期

页码: 61-69,8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GC-MS/MS)鉴定福建省6个香牙蕉品种(品系)在不同后熟时间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法和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法评价香牙蕉的香气特征.结果表明:6个香牙蕉品种(品系)在后熟过程中共检测到36种挥发性风味成分;成熟度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成熟度升高,醛类成分相对含量先升高后持续下降,酯类成分在后熟第7d时检出并持续升高,后熟至第10d时为86.02%-92.32%;(E)-2-壬烯醛、反-2-,顺-6-壬二烯醛、正己醛、2-正戊基呋喃、反-2-己烯醛是青香蕉中的关键香气成分,丁酸异戊酯、1-甲基乙酸丁酯、乙酸异戊酯、乙酸异丁酯是黄香蕉中的关键香气成分;醇类、酮类成分相对含量较低且对香牙蕉整体香气无影响.探析福建省香牙蕉挥发性风味成分特点,补充了青香蕉风味成分数据库,为香牙蕉育种、贮藏保鲜及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分类号: S667.9

  • 相关文献

[1]利用不同培养料栽培的草菇子实体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余昌霞,赵妍,陈明杰,汪虹,李正鹏,潘桂芳,冯爱萍. 2019

[2]基于SAFE法分析市售小磨香油的关键风味成分. 杨旖旎,王林海,袁彬宏,岳杨,顾亚茹,韦小燕,周琦. 2024

[3]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不同产地香牙蕉的营养品质. 戎瑜,王明月,吕岱竹,宋佳,马晨. 2022

[4]14种侧耳属食用菌干品挥发性香味成分分析. 殷朝敏,范秀芝,樊喆,史德芳,高虹. 2018

[5]不同产地香椿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分析. 王晓敏,史冠莹,王赵改,张乐,程菁菁,蒋鹏飞,赵丽丽,王旭增. 2020

[6]挤压转速对全麦挂面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分析. 孟克迪,许柠,闫美慧,王赵改,史冠莹,张国治. 2022

[7]油菜籽品种对浓香菜籽油风味的影响. 张欢欢,张玲,黄桃翠,高飞虎,张雪梅,李雪,杨世雄,梁叶星. 2023

[8]不同杏鲍菇菌株工厂化栽培子实体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及其香气评价. 李巧珍,李晓贝,吴迪,李正鹏,李玉,周峰,杨焱. 2019

[9]香菇生长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组成及其风味评价. 李文,陈万超,杨焱,张劲松,冯杰,于海龙. 2018

[10]应用AFLP进行香芽蕉品种(系)的鉴别与分类. 易干军,于晓英. 2002

[11]抗枯萎病香蕉新品种‘南天黄’选育. 许林兵,张锡炎,李华平,陈彪,黄秉智,陈维信,冯岩,肖维强,周登博,甘东泉. 2017

[12]应用AFLP进行香牙蕉品种(系)的鉴别与分类. 易干军,霍合强,黄秉智,于晓英,谭卫萍,陈大成,黄自然. 2002

[13]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茶树花茶香气成分. 陈丽华,吕新,韦航,毛文龙,李玥仁. 2021

[14]加州鲈挥发性物质分析方法的建立与分析. 杨雪玲,王彩霞,白婵,熊光权,王炬光,耿胜荣,廖涛. 2020

[15]蜜桃乌龙复合茶中"桃香"关键挥发性成分分析. 徐丽丽,王佳童,朱荫,施江,林智. 2023

[16]嗜根考克氏菌K45对发酵猪肉品质的影响. 刘毕琴,李宏,陈骏飞,王馨蕊,朱力舟,陶慧玲,孔燕,李会民,史巧. 2023

[17]藜麦副产物挥发性物质检测与关键风味物质评价. 张爱文,江小帆,吴涛,蔡原,刘欢,赵生国,魏玉明,程小宁. 2022

[18]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内蒙古通辽牛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 赵志惠,张燕东,盈盈,李润航,降晓伟,刘江英,黄奕颖,阿嘎日,吴洪新. 2024

[19]HS-GC-IMS结合ROAV分析烤烟烟叶"糯米香"特征成分. 李舒畅,李军,高宪辉,刘文霖,常诗瑜,欧泽洁,庞雪莉,孔凡玉. 2023

[20]HS-SPME-GC-MS结合电子感官技术分析新疆抓饭的挥发性物质. 于明,毛红艳,祖力皮牙·买买提,岳丽.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