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白叶枯病弱感光型杂交稻恢复系广恢1002的选育与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丰

作者: 王丰;柳武革;黄慧君;朱满山;李金华;廖亦龙;付崇允;刘迪林;曾学勤;马晓智;霍兴;孔乐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杂交稻;弱感光;恢复系;抗白叶枯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22 年 49 卷 009 期

页码: 74-8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培育和推广抗病抗逆性强的弱感光型迟熟水稻品种,对于充分发挥华南稻区中南部晚造后期良好的光温资源优势提高晚稻产量和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利用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技术,将显性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Xa7和互作感光基因LP1(LH2)、LP2(LH2)聚合至恢复系中,培育出具有互作感光特性的抗白叶枯病迟熟恢复系广恢1002.利用该恢复系组配育成的吉丰优1002、泰优1002等7个抗白叶枯病迟熟高产杂交稻通过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其中,吉丰优1002不仅高产稳产,而且抗病、抗倒性强,适应性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超级稻,是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已连续5年成为华南地区年推广面积最大的弱感光型品种;泰优1002米质优,在第三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鉴评中获金奖,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也是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针对广恢1002系列杂交稻的特征特性,制订其在广东和海南的高产制种技术措施,创造了吉丰优1002在海南制种4.59~4.97 t/hm2的高产制种记录.探讨了抗白叶枯病杂交稻的育种策略和提高互作感光型迟熟恢复系选育效率的方法.

分类号: S332.2

  • 相关文献

[1]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恢复系的稻瘿蚊抗性. 柳武革,王丰,肖汉祥,刘振荣,李金华,廖亦龙,朱满山,黄慧君,黄炳超,张扬. 2010

[2]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创制抗白背飞虱水稻恢复系. 曾大力,朱永生,谢鸿光,蔡秋华,连玲,吴方喜,罗曦,王颖姮. 2013

[3]具抗稻瘟病基因Pi25杂交稻恢复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 周海鹏,占小登,柴荣耀,程式华,曹立勇. 2008

[4]含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水稻恢复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 郑家团,涂诗航,张建福,郑轶,赵开军,张水金,谢华安. 2009

[5]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育成抗白叶枯病杂交稻协优218. 彭应财,李文宏,樊叶扬,郑昀晔. 2003

[6]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育成优质高产抗病杂交稻国稻1号. 曹立勇,占小登,庄杰云,程式华. 2005

[7]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广谱抗白叶枯病光敏不育系3418S的研究简报. 罗彦长,王守海,李成荃. 2000

[8]利用MAS技术培育高抗稻瘟病的杂交水稻恢复系航恢1173. 孙大元,周丹华,肖武名,杨祁云,王慧,张建国,陈志强. 2014

[9]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育抗白叶枯病恢复系. 李艳萍,孙海波,邹美智,王景余,刘建. 2011

[10]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稻白叶枯病基因在选育水稻广亲和恢复系上的应用. 罗彦长,王守海,李成荃,吴爽,王德正,杜士云. 2005

[11]分子标记辅助选择Xa23基因改良早稻恢复系白叶枯病抗性研究. 杨德卫,叶宁,叶新福,郑向华,程朝平,卢礼斌,黄凤凰. 2015

[12]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兼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水稻恢复系. 朱玉君,樊叶杨,王惠梅,吴建利,庄杰云. 2014

[13]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稻瘟病恢复系R153. 朱玉君,黄得润,樊叶杨,庄杰云,沈波. 2021

[14]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抗褐飞虱水稻恢复系. 罗世友,陈红萍,吴小燕,胡兰香,熊换金. 2015

[15]籼稻与热带粳稻渗入系间的分子标记差异性和杂种优势分析. 李容柏,张向军,杨新庆,韦燕萍,李小勇,邓智年,吕维利,魏源文,李杨瑞. 2005

[16]分子标记辅助选择Pi9(t)基因培育杂交稻抗稻瘟病恢复系. 况浩池,罗俊涛,陈光珍,付均,杨扬,何兴材. 2011

[17]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创制抗稻瘟病水稻新恢复系. 周鹏,涂诗航,郑家团,张建福,谢华安. 2015

[18]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稻瘟病恢复系R1198. 肖武名,罗立新,孙大元,刘永柱,王慧,张建国,郭涛,杨祁云,陈志强. 2014

[19]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Pi-1和fgr基因改良水稻恢复系. 王丰,柳武革,刘振荣,朱小源,李金华,廖亦龙,朱满山,黄慧君,杨健源. 2010

[20]杂交稻新恢复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胡荣华,王牡丹,王海凤,张书标,马洪丽.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