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系杂交小麦群体结构与产量构成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胜全

作者: 张胜全;陈兆波;王拯;任立平;高新欢;叶志杰;张风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二系杂交小麦;群体结构;产量构成

期刊名称: 作物杂志

ISSN: 1001-7283

年卷期: 2017 年 06 期

页码: 45-4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探讨二系杂交小麦的群体结构及产量形成特征,在大田环境下,以常规小麦为对照,对142份杂交小麦组合进行了群体茎蘖动态和产量构成要素比较。结果表明,杂交小麦增产优势明显,最高增产17.3%,增产组合占全部参试组合的27.5%;杂交小麦具有突出的分蘖成穗优势,分蘖高峰主要在越冬前。促进杂交小麦冬前分蘖有利于构建合理的群体;穗数和千粒重对杂交小麦产量形成贡献明显,进一步挖掘穗粒数潜力对扩充库容、实现更大幅度的增产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杂交小麦产量水平,在组合创制方面应重点选育库容量大、恢复结实性能好的杂交组合。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杂交小麦产量形成的研究进展. 张胜全. 2019

[2]基于缩节胺调控的免打顶棉花群体结构及产量分析. 石峰,李海江,孙孝贵,时晓娟,郝先哲,田雨,韩焕勇. 2021

[3]不同产量水平水稻群体光合特性和产量构成差异. 杨洪,李旭毅,卿发红,余俊奇,朱从桦,李伟,李天,陈光毅,欧阳裕元. 2023

[4]二系杂交小麦HMW-GS组成与品质关系的初步研究. 张之为,张立平,赵昌平,樊明寿,单福华,苏青,刘建平,张风廷,叶志杰. 2009

[5]二系杂交小麦HMW-GS组合与品质关系的研究. 姚玮,庞斌双,张立平,赵昌平,苏青,刘建平,任立平,苑少华. 2012

[6]杂交小麦散户制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拯,任立平,张胜全,叶志杰,高建刚,穆磊. 2016

[7]二系杂交小麦不育系繁殖难点与解决方案. 王拯,张胜全,任立平,叶志杰,高新欢,陈兆波,穆磊. 2020

[8]雄性不育小麦BS210育性转换特性. 孙辉,张风廷,王永波,叶志杰,秦志列,白秀成,杨吉芳,高建刚,赵昌平. 2017

[9]施氮量对二系杂交小麦品质的影响. 郝小聪,李欣宇,侯起岭,杨吉芳,安春会,王长华,叶志杰,张风廷. 2024

[10]生物炭对水稻齐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陈盈,张满利,刘宪平,代贵金,侯守贵. 2016

[11]谈三系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配套组装技术. 刘文炳,郑旋,林琼,林志强,曾海清,张水金,杨东. 2010

[12]水稻长期不同栽培方式对后作大麦产量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岳亚鹏,董鲜,周毅,薛林,洪立洲,徐阳春,沈其荣,郭世伟. 2008

[13]施肥对丘陵旱地冬小麦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李裕元,郭永杰,邵明安. 2000

[14]杂交水稻健优388丰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陈卫华,黄宗洪,甘雨,向关伦,杨占烈,潘建慧,郭慧. 2014

[15]黔花生一号产量与构成因素的关系及丰产稳产性分析. 杨顺国,李正强,郭贵敏. 2002

[16]氮、钾肥后移施用对超高产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严莲英,秦松,杨桂兰,范成五. 2016

[17]不同控水方式下不同水稻品种的生理响应与产量构成因子研究. 李伏生,曾祥伟,黄海桥. 2011

[18]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构成及其生态关联. 邹江石,李义珍,吕川根. 2008

[19]再生稻产量与根系机理的相关性. 林文,张上守. 2001

[20]播期和密度对陇春33号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 汤莹,杨文雄.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