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红绿茶中主要生化成分构成特点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和涛
作者: 赵和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红茶;绿茶;生化成分;构成
期刊名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ISSN: 1001-6880
年卷期: 1991 年 01 期
页码: 59-63
摘要: 通过对安徽红茶(祁红)绿茶(屯绿)主要产地的成茶中生化成分测定分析,探明了其内含化学成分的构成特点以及形成优良品质的生化机制.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丹桂品种红茶加工过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游小妹,陈常颂,钟秋生,陶湘辉,王贵芳,陈荣冰. 2010
[2]烘焙提香条件对红茶感官品质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 刘素强,杨娟,袁林颖,邬秀宏,李中林. 2015
[3]湖南地方性茶树资源汝城白毛茶适制性分析. 黄怀生,粟本文,钟兴刚,黎娜. 2021
[4]光质对红茶萎凋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及相关成分的影响. 罗红玉,王奕,杨娟,袁林颖,翟秀明,唐敏,王杰,黄尚俊,钟应富. 2020
[5]萎凋方式对黄化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的影响. 黄华林,乔小燕,李波,张成娣,陈海强. 2018
[6]黄山地区主要茶树品种的祁门红茶适制性分析. 贾慧艳,郝昌洪,袁文旋,王玉洁,雷攀登,邓威威. 2023
[7]云南大叶种茶多酚和咖啡碱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尚卫琼,陈春林,孙承冕,唐一春,段志芬,杨盛美,孙雪梅,刘本英. 2021
[8]萎凋方式对黄化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的影响. 黄华林,乔小燕,李波,张成娣,陈海强. 2018
[9]不同树龄英红九号红茶的生化成分差异分析. 黎秋华,赖幸菲,向丽敏,陈海强,操君喜,孙伶俐,孙世利. 2018
[10]红茶发酵过程生理生化变化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俞露婷,袁海波,王伟伟,滑金杰,尹军峰,江用文. 2015
[11]8份茶树新品系加工红绿茶的适宜性. 陈正武,陈娟,曹雨,郭燕,杨春,张小琴. 2016
[12]茶叶香气成分中芳樟醇旋光异构体的分析. 杨停,朱荫,吕海鹏,马成英,张悦,施江,刘爽,林智. 2015
[13]茶树鲜叶采前诱导和采后加工对类胡萝卜素及其衍生香气的影响. 施江,王佳童,彭群华,吕海鹏,Susanne Baldermann,林智. 2023
[14]黔茶1号试制红茶、绿茶和黄茶的品质研究. 沈强,张小琴,罗金龙,杨肖委,刘晓霞,周良书,郑文佳. 2023
[15]不同季节翠玉品种3大茶类生化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潘顺顺,赖幸菲,孙伶俐,黎秋华,向丽敏,孙世利. 2017
[16]三类茶中茶氨酸、咖啡碱及多酚类的比较分析. 陈小强,叶阳,成浩,尹军峰,孙成. 2007
[17]湖南红、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禹利君,包小村. 2009
[18]3类茶中水溶性多糖及蛋白质的含量分析. 叶阳,陈小强,苏丽慧,唐东东. 2008
[19]黄山夏季鲜叶绿茶和红茶适制性研究. 雷攀登,黄建琴,周汉琛,胡善国,丁勇. 2016
[20]金萱品种夏暑茶类的生化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赖幸菲,孙世利,李裕南,庞式,李振声,潘顺顺.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荷叶茶饮料智能化生产线与工艺研发
作者:汪辉进;赵和涛
关键词:荷叶茶饮料;智能化生产线;工艺流程
-
从影响茶叶变质因素谈水藏法保鲜茶叶的设想
作者:廖万有;赵和涛
关键词:
-
有机肥增进红茶品质生化机理研究
作者:黄建琴;赵和涛
关键词:红茶品质,有机肥,生化物质
-
有机磷增进红茶品质生化机理研究
作者:黄建琴;赵和涛
关键词:红茶;品质;有机肥;生化物质
-
台湾茶饮料市场发展特点与启示
作者:赵和涛
关键词:
-
茶园施肥与Owuor香气指数关系
作者:赵和涛
关键词:有机肥;无机肥;Owuor香气指数
-
我国特形茶研制开发动态
作者:赵和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