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系杂交小麦研究进展与展望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昌平

作者: 赵昌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杂交小麦;二系;光温敏;不育

期刊名称: 科学通报

ISSN: 0023-074X

年卷期: 2022 年 67 卷 026 期

页码: 3119-3128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从我国二系杂交小麦全产业链创新角度,本文分析总结了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种质发现、光温转化特征、遗传机制,及不育系选育、恢复系创制、强优势杂交种创新、规模化制种技术、示范推广等环节的科研进展;明确了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的遗传多样性特点,不同类型不育系具有不同的恢复基因,通过多恢复基因聚合创制恢复系和构建冬春杂交模式是选育强优势杂交种的有效途径;异交生物学规律的揭示和混播制种方法、全过程机械化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二系杂交小麦制种产量,为杂交小麦产业化奠定了重要基础;提出了中国二系杂交小麦今后发展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建议与展望.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二系杂交小麦混播制种技术研究与利用. 赵昌平,马锦绣,高建刚,廖祥政,叶志杰,陈现朝,杨卫兵,张风廷. 2022

[2]二系杂交小麦产业化技术研究进展. 高建刚,杨卫兵,张风廷. 2022

[3]籼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F_2群体育性分布多态性研究. 段美娟,邓启云. 2001

[4]棉花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杂交成铃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张涛,孟庆忠,王玉美,张成,易先达. 2017

[5]几个水稻早熟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及利用评价. 廖亦龙,王丰,李传国,李曙光,刘振荣,柳武革,黄德娟. 2003

[6]光温敏核不育系P88S的引进与利用研究. 林尤珍,孟卫东,云勇,王效宁,邢福能,林朝上. 2007

[7]芥菜型油菜光温敏核不育系K121S的选育. 李石开,刘其宁,吴学英,苏振喜,张庆莹,邱怀珊,赵庭周. 2002

[8]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恢复性研究. 苑少华,段文静,白建芳,秦梦颖,王娜,马锦绣,赵昌平,章文杰,张风廷,张立平. 2018

[9]光温敏二系杂交小麦恢复系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 刘丽华,王立新,赵昌平,姚骥,张风廷. 2009

[10]科学防治公猪不育的措施. 娜日娜,李峰,王盛男. 2013

[11]异性孪生不育研究进展. 宫昌海,马桢,韩春梅,艾布什,胡晓龙,沈波,孙献莹,武延风,高庆华. 2012

[12]洋葱不育性鉴定及组培扩繁研究. 潘美红,杨海峰,惠林冲,薛萍,缪美华,陈微,何林玉,陈振泰. 2018

[13]栽培稻种间杂种不育性初步研究. 徐鹏,陶大云,胡凤益,李静,周家武,杨友琼,邓先能. 2003

[14]BMP15对卵巢功能的调节及对生殖的影响. 董传河,杜立新. 2008

[15]利用长链非编码RNAs与m RNAs联合分析半番鸭及番鸭胚胎期性腺发育差异. 李丽,章琳俐,辛清武,缪中纬,朱志明,邱君志,郝晓娜,黄勤楼,郑嫩珠. 2023

[16]野生稻优异基因挖掘及其在水稻育种中的利用研究进展. 陈成斌,梁世春,黄娟,徐志健,曾华忠,梁云涛. 2013

[17]有丝分裂雌核发育牙鲆不育的组织学观察及微卫星标记筛选. 张晓彦,侯吉伦,王桂兴,姜宏波,王玉芬,孙朝徽,于清海,刘海金. 2014

[18]从染色体数目和配对联会角度分析动物远缘杂交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杨童奥,杨雅涵,杨福合,邢秀梅,宋兴超,宋姗姗. 2016

[19]一个水稻雄配子不育基因MGA1(t)的遗传及表达特征分析. 陈睿,李清贤,于法科,杨绍华,刘华清,周淑芬,王锋. 2011

[20]影响水稻雌雄配子发育的基因图位克隆. 唐倩莹,吕凤,王启明,王倩,尤世民,柏文婷,郑海,王沛然,赵志刚,万建民.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