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S-SPME-GC-MS分析不同基酒装量对美乐葡萄蒸馏酒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郭亚芸

作者: 郭亚芸;邵学东;张正文;李勃;薛伟;史红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装量;挥发性化合物;葡萄蒸馏酒;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23 年 44 卷 024 期

页码: 269-276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胶东半岛产区美乐葡萄为酿酒原料进行基酒发酵,考察蒸馏工艺中基酒装量(150、200、250 L)对美乐葡萄蒸馏酒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以期对美乐葡萄蒸馏酒的蒸馏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方法对不同基酒装量的蒸馏酒酒身挥发性物质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两种统计学方法对3个不同基酒装量的蒸馏酒酒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基酒装量为150、200、250 L时的蒸馏酒酒身分别检测出67、67、64种香气物质,种类最多的均是酯类物质,各37种,基酒装量为150 L时的蒸馏酒酒身中酯类含量最高,显著高于200 L和250 L.根据PCA结果,并运用OPLS-DA统计学方法验证,对基酒装量150、200、250 L蒸馏酒酒身有积极影响的物质分别有13、1、1种.本研究为生产高品质美乐葡萄蒸馏酒奠定基础,并有助于推动我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

分类号: TS262.6

  • 相关文献

[1]直接进样-质谱检测指纹图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研究干燥方法对黄花菜质量的影响. 刘伟,赵杨,苏东林,李高阳,单杨. 2018

[2]外源可发酵糖对葡萄酒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 谢克林,冯涛,庄海宁,邴芳玲,高林林,桑敏. 2016

[3]超高压处理不同时间对鲈鱼挥发性风味的影响. 周明珠,乔宇,廖李,向雅芳,姚晓波,胡建中,熊光权,卢素芳. 2019

[4]干燥温度对丹霞白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乔小燕,吴华玲,陈栋. 2017

[5]酶解对香蕉果酒发酵前后风味的影响. 钟思彦,徐玉娟,余元善,吴继军,李璐,卢楚强,陈从贵,邹波. 2024

[6]发酵与焙烤对可可豆香气影响的GC-MS分析. 易桥宾,谷风林,房一明,徐飞,那治国,赵友兴. 2015

[7]GC-IMS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8个产区香椿挥发性成分差异. 张乐,张雅,史冠莹,赵丽丽,蒋鹏飞,王旭增,王赵改. 2022

[8]龙井茶特征香气成分分析及种类判别. 胡西洲,彭西甜,周有祥,龚艳,夏虹,彭立军,胡定金. 2017

[9]挤压转速对全麦挂面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分析. 孟克迪,许柠,闫美慧,王赵改,史冠莹,张国治. 2022

[10]蜜蜂授粉;棚室增效. 任再金. 2002

[11]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葡萄蒸馏酒中的高级醇. 郭亚芸,史红梅,丁杰,王显苏. 2022

[12]广东花香型红茶与单丛茶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 梅双,陈维,马成英,陈栋,乔小燕. 2020

[13]高效液相色谱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硫熏天麻识别的研究. 林昕,王丽,兰珊珊,魏茂琼,沙凌杰,刘祥义,刘宏程. 2020

[14]不同产地扁形绿茶的品质成分差异分析. 桂安辉,高士伟,叶飞,龚自明,郑鹏程,王胜鹏,刘盼盼,王雪萍,滕靖,郑琳. 2020

[15]HS-SPME/GC-MS法分析黔茶新品种绿茶挥发性成分. 龚雪,刘忠英,李燕,姜艳艳,尹荣秀,杨春,陈正武. 2017

[16]栗香绿茶香气萃取方法优化及其芳香成分分析. 尹洪旭,杨艳芹,姚月凤,张铭铭,王家勤,江用文,袁海波. 2018

[17]不同瓤色西瓜果肉挥发性物质检测与分析. 黄小忠,卢阳月,林远至,张旭淏,许鲡沣,张曼. 2023

[18]普洱茶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研究. 吕海鹏,钟秋生,施江,张悦,林智. 2014

[19]热处理对牛乳美拉德反应程度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依胜男,芦晶,逄晓阳,郝莉雨,张书文,吕加平. 2021

[20]食用菌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冯涛,水梦竹,李雪,宋诗清,庄海宁,张劲松.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