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根类型对亚热带森林主要树种根叶功能性状关联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韩飞

作者: 韩飞;张家铱;夏蕾;高剑飞;吉卉;李洪波;刘碧桃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叶片;吸收根;功能性状;经济谱;丛枝菌根;外生菌根

期刊名称: 生态学杂志

ISSN: 1000-4890

年卷期: 2023 年 004 期

页码: 838-84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叶片和吸收根(即1级根)是植物地上和地下资源获取器官,研究二者功能性状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深入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和分配。本研究在江西省九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选择了10种丛枝菌根(AM)树种和8种外生菌根(EM)树种,分析了叶片和吸收根的形态性状(叶厚度、比叶面积、叶组织密度、根直径、比根长、根组织密度)和化学性状(叶与根的碳、氮浓度及碳氮比)在不同菌根类型间的变异及关联。结果表明:与AM树种相比,EM树种的叶片较厚、比叶面积较小,且根直径较细、根组织密度和根碳浓度及碳氮比较低。AM和EM树种的叶片与吸收根的形态性状均不相关,而化学性状(氮浓度和碳氮比)在AM树种中呈正相关,但在EM树种中则不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管是AM还是EM树种,比叶面积与比根长均呈正交分布,可见叶片与吸收根获取资源具有独立性。此外,根直径与根氮浓度在所有树种和AM树种中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而在EM树种则呈临界负相关。根直径与比根长则是在所有树种和不同菌根类型树种中均呈正相关。总之,本研究的结果强调了菌根类型在调节叶片与吸收根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上具有重要性,并建议今后在评估木本植物根系的不同功能性状或根叶功能性状关系时应考虑菌根类型的影响。

分类号: S718.5

  • 相关文献

[1]中国菌根研究60年:过去、现在和将来. 何新华,段英华,陈应龙,徐明岗. 2012

[2]干旱区骏枣根系分布和土壤养分关系分析. 邓永辉,郑强卿,兖攀,王文军,陈奇凌,王晶晶,张锦强,王振东. 2024

[3]林下蚯蚓养殖对胶园土壤速效养分、酶活性和橡胶树细根根密度的影响. 李艺坚,谢学方,孔令泽,丰明. 2019

[4]外生菌根菌植多样性及其进化. 桂阳,刘作易. 2006

[5]两株外生菌根真菌对盐渍土壤中 黑松幼苗生长的影响. 温祝桂,朱小梅,刘冲,赵宝泉,董静,邢锦城,赵小慧,洪立洲. 2019

[6]块菌属分子系统学及菌根共生机制研究进展. 李淑超,乔鹏,刘思思,陈娟,郭顺星. 2017

[7]旅游踩踏对松树外生菌根的影响. 张祺玲,谭周进,戴良英,李文革. 2013

[8]牛肝菌和红菇的菌根形态扫描电镜识别初探. 罗土炎,饶秋华,黄敏敏,陈宇航. 2009

[9]外生菌根在农林业上的应用. 鲍瑾,朱海军,生静雅,张普娟,陈亚辉,刘广勤. 2014

[10]干巴菌物种复合群与云南松形成的外生菌根形态特征及分子鉴定. 魏杰,杨岳,李树红,张小雷,苏开美. 2018

[11]波氏块菌与锥连栎合成菌根苗技术初探. 张华,胡弘道,杨丽芬,苏开美. 2013

[12]野生翘鳞肉齿菌子实体内生菌多样性. 李树红,李小林,陈诚,黄文丽. 2015

[13]不同干扰强度对拉萨河谷草甸草原群落特征和功能性状的影响. 罗黎鸣,苗彦军,潘影,武建双,武俊喜,余成群,赵延,赵贯锋. 2015

[14]日光温室黄瓜叶片功能性状对施氮量的响应. 蔡树美,诸海焘,徐四新,张德闪,杨业凤,付子轼. 2019

[15]不同放牧强度对糙隐子草功能性状的影响. 安景源,李西良,丁勇,李芳,郭丰辉,马晖玲,高韶勃,李元恒. 2021

[16]查干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都雪,杨敬爽,宋聃,王慧博,金星,刘辉,王乐,霍堂斌. 2020

[17]入侵植物曼陀罗对本地植物功能性状和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马可心,张梅,方馨,唐丽丽,韩建华,杨丽芳,石福臣. 2020

[18]克氏针茅功能性状对放牧强度的响应及其异速生长分析. 安景源,李西良,丁勇,李芳,郭丰辉,马晖玲,高韶勃,李元恒. 2020

[19]母体放牧历史对羊草后代功能性状的影响. 杜海霞,安景源,李元恒,李西良,周泽东,马晖玲. 2023

[20]烤烟功能性状变化对叶片烟碱含量的影响. 何佶弦,顾会战,喻晓,陈利平,余垚颖,蒋豪.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