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耐热性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希勇

作者: 陈希勇;赵爱菊;李亚军;刘玉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耐热性;基因;染色体定位;遗传效应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07 年 22 卷 S2 期

页码: 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中国春-HOPE染色体代换系为试验材料,利用细胞膜热稳定性和大田生产条件下高温胁迫两种方法,对与耐热性有关的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无论是利用膜热稳定性方法,还是利用大田高温胁迫环境进行耐热性评价的方法,HOPE的2A,3A,2B,3B和4B染色体代换到中国春相应染色体后,均显著提高了中国春的耐热性,证明这些染色体含有与耐热性有关的基因。在大田高温胁迫环境条件下,HOPE的3D,4A,5A和5B染色体也表现与耐热性有关。利用单染色体代换系和不同耐热性代换系杂交组合,对耐热性的基因效应分析结果显示,HOPE 2A染色体上的耐热性基因表现为显性效应,3A,2B,3A和4B染色体上的耐热性基因表现为加性效应;3B与4B,3A与2A,3B与2B以及这些染色体上的耐热性基因与2A染色体上的耐热性基因之间均可能存在互作效应。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甘蓝耐热性遗传效应分析. 康俊根,翟依仁. 2003

[2]小麦材料CH1532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孔佳茜,郭慧娟,乔麟轶,李欣,贾举庆,张树伟,常利芳,阎晓涛,任永康,畅志坚,张晓军. 2020

[3]小麦新种质YW243抗条锈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林志珊,陈孝,马有志,徐世昌,张增艳,辛志勇,王辉. 2005

[4]小麦AFLP-SCAR标记的遗传图谱定位. 李艳秋,王立新,苏志芳,孙庆林,赵昌平. 2008

[5]TaDEP1基因在普通六倍体小麦及其供体种中的保守与分化. 张锴,李爱丽,张兰,赵光耀,孔秀英,贾继增,徐吉臣,毛龙. 2011

[6]普通小麦花发育基因TriFVE的克隆与染色体定位. 郑永胜,郭军贤,张艳,武晓阳,李立会,刘伟华. 2012

[7]小麦生长素结合基因TaABP1-D的表达与染色体定位. 李欣,张晓军,詹海仙,郭慧娟,李建波,畅志坚,乔麟轶. 2015

[8]小麦白粉病抗病基因分子标记开发及应用研究进展. 李春鑫,许为钢. 2009

[9]小麦抗白粉病新基因的AFLP和SSR标记及其染色体定位. 李韬,张增艳,林志珊,陈孝,高珊,辛志勇. 2005

[10]小麦耐盐种质的筛选鉴定和耐盐基因的标记. 刘旭,史娟,张学勇,马缘生,贾继增. 2001

[11]小麦亚硝酸还原酶基因及调控序列克隆、定位和表达分析. 佘茂云,陈朵朵,冯晨,杜丽璞,叶兴国. 2011

[12]A-3中抗条锈新基因YrTp1和YrTp2的分子标记定位分析. 殷学贵,尚勋武,庞斌双,宋建荣,曹世勤,李金昌,张学勇. 2006

[13]小麦白粉病菌诱导的TaWRKY34基因的鉴定与分析. 秦伟,赵光耀,曲志才,张立超,段佳磊,李爱丽,贾继增,孔秀英. 2010

[14]小麦幼苗磷利用率及相关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曹红星,张正斌,孙程旭,徐萍,赵鸿彬. 2009

[15]小麦TaMSR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于月华,张跃强,海热古力·阿不力孜,刘真芳,梁小莉. 2014

[16]小麦抗病新材料H35、S42和N553抗赤霉病性的遗传效应. 张勇,程顺和,张伯桥,高德荣,吴素兰,王朝顺. 2005

[17]小麦穗部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解松峰,吉万全,王长有,胡卫国,李俊,张耀元,师晓曦,张俊杰,张宏,陈春环. 2019

[18]小麦重要产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解松峰,吉万全,张耀元,张俊杰,胡卫国,李俊,王长有,张宏,陈春环. 2020

[19]小麦核质杂种的生理特性及遗传效应分析. 张彦芹,周小梅,乔燕祥,张冬梅,梁改梅,双志福. 2007

[20]1BL.1RS易位系对小麦籽粒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肖永贵,刘新伦,何胜美,夏先春,何中虎.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