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棉花Gbve1基因拟南芥抗黄萎菌的细胞学机制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红娟
作者: 李红娟;刘廷利;刘莉;张保龙;窦道龙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Gbve1基因;拟南芥;亚细胞定位;抗病机制
期刊名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030
年卷期: 2014 年 37 卷 02 期
页码: 57-6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Gbve1是海岛棉中的1个抗棉花黄萎菌基因,前期研究表明它能介导棉花与拟南芥对落叶型与非落叶型黄萎菌的抗性。为了揭示该基因的作用机制,对其细胞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定位在植物细胞膜上;并检测了胼胝质沉积和活性氧积累情况,发现转基因拟南芥在黄萎菌侵染后胼胝质沉积,过氧化氢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植株。推测:Gbve1是1个膜定位蛋白基因,它能响应黄萎菌的侵染,诱导拟南芥产生抗病性。
分类号: S435.621.2
- 相关文献
[1]拟南芥SCBP60g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其功能研究. 万永青,李瑞丽,邹博,万东莉,王瑞刚,李国婧. 2013
[2]拟南芥核酸酶基因AtCaN2克隆及功能分析. 郭坤元,张欣欣. 2020
[3]拟南芥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AtCYS6克隆及功能分析. 郭坤元,张欣欣. 2020
[4]AtIPS1与细胞程序化死亡相关蛋白ATXR5/6的相互作用. 孟平红,赵宁,马玉华,陈之林,邓英. 2012
[5]玉米逆境胁迫响应因子ZmDof21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曹丽茹,王国瑞,马晨晨,叶飞宇,梁小菡,张新,鲁晓民. 2024
[6]籼稻93-11类病斑突变体的特征研究. 潘璐琪,陆雯,李小白,吴殿星,王雪艳. 2015
[7]小麦品种抗禾谷胞囊线虫机制的初步研究. 吴绪金,袁虹霞,张军锋,邢小萍,孙炳剑,李洪连. 2009
[8]植物抗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古瑜,JIA Zhan-wen,孙德岭,SONG Wen-qin. 2008
[9]柞蚕抗病机制及其抗病物质的研究——Ⅱ.不同柞蚕品种滞育蛹诱导抗菌物质活性的比较. 张春发,丁杰,卢长祯,李敬涛,郑元涛. 1986
[10]植物抗白粉病MLO基因研究进展. 田永贤,陈敏,王其刚,张颢,邱显钦. 2020
[11]达氏鲟自噬基因MAP1LC3B克隆及其组织表达分析. 胡伟,许巧情,郭慧芝,李由申,韩盼盼,袁汉文,张书环,陈敦学. 2020
[12]苹果与炭疽菌互作研究进展. 许换平,李静. 2021
[13]茄子枯萎病研究进展. 胡海娇,魏庆镇,王五宏,胡天华,毛伟海,朱琴妹,包崇来. 2018
[14]黄萎病菌胁迫下陆地棉冀2658根部蛋白质组研究. 李丹,赵存鹏,刘素恩,王凯辉,王兆晓,刘旭,郭宝生,耿军义. 2020
[15]葡萄抗霜霉病机制研究进展. 乔宝营,孙雷明,张柯,孙文英,黄海帆,刘崇怀. 2018
[16]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研究进展. 魏岳荣,黄秉智,杨护,许林兵,邱继水. 2005
[17]β-氨基丁酸诱导番茄根基因的表达及其功能初步分析. 陈霄,谢丙炎,杨宇红,冯兰香. 2006
[18]堆肥茶生防作用影响因素及应用前景探讨. 武凤霞,刘婧怡,李吉进,丁建莉,张淑彬,魏丹,刘建斌. 2020
[19]苹果抗轮纹病机制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李彩丽,李春敏,张新忠,霍俊伟. 2009
[20]OsDCL1基因沉默突变体诱导稻瘟病抗性的转录组分析. 张丹丹,吴殿星,周波.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乳酸菌和噬菌体对中华鳖生理生化与肠道菌群的影响
作者:齐天鹏;刘莉;夏美文;吕孙建;徐海圣
关键词:乳酸菌;噬菌体;中华鳖;生化特性;肠道菌群
-
小肽Ospep5对水稻耐镉性的影响
作者:李明月;张文婷;李阳;张保龙;杨立明;王金彦
关键词:水稻;镉胁迫;Ospep5;幼苗生长
-
生姜提取物试纸对鲜食无花果的保鲜作用
作者:刘莉;徐伟韦;钱继昌;金亮;李小白
关键词:生姜提取物;无花果;保鲜
-
茶叶生物转硒研究进展
作者:李泉;陈仪;刘莉;郑威;王文澳;董钰洁;郝汉舟
关键词:茶叶;硒;富硒标准;生物转硒;研究进展
-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创制低谷蛋白水稻种质
作者:周田田;唐兆成;李笑;朱鹏;邓晶晶;杨郁文;张保龙;郭冬姝
关键词:水稻;基因编辑;蛋白;低谷蛋白水稻
-
河北省2023年玉米南方锈病发生特点和原因分析
作者:勾建军;刘莉;崔彦;石洁;李荣;张颖;蔡晓玲;姚明辉;郭泉龙;麻海燕
关键词:南方锈病;发生特点;原因分析;应对措施
-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加工温度对驴乳脂质的影响
作者:杜婷婷;刘莉;尹庆贺;郑文新;张广义;尹丽萍;古丽热;闫建勇;李永青;胡波
关键词:驴乳;组学技术;加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