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育种的几个问题探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赞林
作者: 杨赞林;甘斌杰;张少华;沈正兴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育种目标;育种方法;后代选择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1992 年 03 期
页码: 227-230
摘要: 本文就小麦新品种选育工作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如育种目标、育种方法、后代选择、区域试验和良种繁育等进行了探讨,并根据育种实践提出有关措施。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蚕豆育种研究进展(Ⅰ)——遗传学研究. 吴春芳,唐益其,姜永平,钱海民,唐纪华,俞雪美,吴菊芳. 2007
[2]蚕豆育种研究进展(I)-遗传学研究. 吴春芳,唐益其,姜永平,钱海民,唐纪华,俞雪美,吴菊芳. 2007
[3]蚕豆育种研究进展(Ⅱ) 蚕豆育种目标、方法及展望. 吴春芳,唐益其,姜永平,钱海民,唐纪华,俞雪美,吴菊芳. 2007
[4]鲜食糯玉米育种研究概况. 薛林,印志同,陈国清,陆虎华,黄小兰,石明亮,胡加如. 2006
[5]关于黑龙江省大豆育种的探讨. 毕远林. 2010
[6]对我国棉花商业化育种的探讨. 余学科,郭香墨,王锐,焦光婧,王振乾. 2013
[7]小麦高产育种方向和途径. 李世平,靖金莲. 1997
[8]“改良系谱法”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 鲍思敬,杨兆生,许红霞,武芝侠,巩万魁,闫俊,梁文科,闫素红. 1994
[9]小麦节水高产育种方法的探讨. 蔡岳. 2018
[10]加拿大小麦育种概况. 谢俊良,陈秀敏. 1997
[11]江苏淮阴地区小麦品种产量能力及其育种目标的探讨. 丁雪蕙,唐明臻,吴兆苏. 1992
[12]江苏淮北麦区小麦育种目标的调整. 顾正中,周羊梅,夏中华,孙苏阳. 2005
[13]冬小麦品种丰产稳产性分析及其育种目标探讨. 行翠平,张哲夫,安林利,李世平,曹亚萍. 1999
[14]棉花γ射线诱变后代选择效果的潜力评估. 孙君灵,周忠丽,贾银华,潘兆娥,庞保印,杜雄明. 2007
[15]大豆核心种质在遗传育种中的利用进展. 邱丽娟,关荣霞,李英慧,刘章雄,常汝镇. 2012
[16]改良S↓1后代轮回选择在玉米群体改良中应用的研究.I.直接响应与相关响应. 彭泽斌,刘新芝. 1995
[17]白朗县白雪试验站后代材料选择技术——西藏种植业成果转化子项目. 尹中江,刘启勇,桑布,魏迎春,冬梅. 2006
[18]农作物现代生物技术育种方法研究与评价. 王金艳,杨立国,李刚,汪由,马骏,崔薇薇,陈勇. 2007
[19]特色糯玉米新品种研究进展及育种方法创新. 黄小兰,胡加如,薛林,石明亮,陈国清,陆虎华,程玉静,孙权星,陈小晖,彭长俊. 2012
[20]浅析几种花卉的花器结构和杂交育种方法. 龚仲幸,吴伟锋,黄普乐,余昌明.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张少华;王帅;邹扬;刘仲藜;才学鹏
关键词:羊;捻转血矛线虫;病原学检测;免疫学检测;分子检测
-
猪带绦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分子Ts-serpin-2对人THP-1细胞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影响
作者:毕研丽;刘仲藜;郭爱疆;张少华;王帅;才学鹏
关键词:猪带绦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分子;真核表达;THP-1细胞;炎性细胞因子
-
安徽省春性小麦区试品系主要品质性状分析
作者:黄晓荣;甘斌杰;夏孝群;赵小庆;张力;刘立龙;马世杰;李世祥;陈阁阁
关键词:春性小麦;品质;育种
-
豆状囊尾蚴体外培养方法的建立及其分泌产物的分离鉴定
作者:张少华;刘婷丽;骆学农;王帅;郭爱疆;白雪;陈国梁;才学鹏
关键词:豆状囊尾蚴;体外培养;长期;分泌产物;免疫电镜
-
无人机飞行高度对冬小麦植株氮积累量预测模型的影响
作者:井宇航;郭燕;张会芳;戎亚思;张少华;冯伟;王来刚;贺佳;刘海礁;郑国清
关键词:无人机;冬小麦;飞行高度;植株氮积累量;预测模型;植被指数;纹理特征
-
猪带绦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Ts-serpin-1对人巨噬细胞THP-1的免疫调节功能研究
作者:毕研丽;刘仲藜;郭爱疆;张少华;王帅;才学鹏
关键词:猪带绦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细胞因子;免疫调节
-
4种猪绦虫蚴的多重PCR鉴别
作者:陈国梁;郭爱民;张少华;梁盼红;李艳萍;王立群;刘婷丽;白雪;骆学农
关键词:猪;4种绦虫蚴;多重PCR;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