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霉素代谢及其调控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与小麦株高杂种优势的关系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秀莉

作者: 王秀莉;姚颖垠;彭惠茹;张一;逯腊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株高;杂种优势;赤霉素;基因表达

期刊名称: 科学通报

ISSN: 0023-074X

年卷期: 2009 年 16 期

页码: 2320-232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植物杂交F1的株高一般都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但其形成的分子机理迄今尚未阐述清楚.本研究以按照NCⅡ遗传交配设计配制的16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在田间株高性状杂种优势测定的基础上,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了赤霉素代谢及其调控相关基因在杂交种与亲本抽穗期穗下第1节中的表达情况,并且与株高杂种优势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杂交组合的株高和第1节均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但因杂交组合和株高性状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分析发现,第1节与株高的中亲杂种优势之间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r=0.56,P<0.05),说明该节对小麦株高杂种优势的形成有重要的贡献.实时定量PCR表达分析结果显示,赤霉素代谢及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优势因杂交组合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但第1节杂种优势与KS,GA3ox2-1,GA20ox2,GA20ox1D,GA-MYB和GID1-1基因的表达优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GAI和GA2ox-1基因的表达优势呈极显著负相关,这与我们最近提出的小麦株高杂种优势形成的赤霉素分子调控模型相吻合,说明赤霉素代谢及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与株高杂种优势的形成有重要关系.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水稻羧酸酯酶OsCDAP的生物学功能初探. 李臻,潘教文,王庆国,刘炜. 2019

[2]小麦株高及节间长度的杂种优势和遗传分析. 姚金保,任丽娟,张平平,杨学明,马鸿翔,姚国才,张鹏,周淼平. 2011

[3]Zn和Cd处理下内生真菌对中华羊茅生长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王美宁,蔺伟虎,马碧花,李苗苗,田沛. 2019

[4]OsYABBY4基因调控水稻株高的功能研究. 董皓,李懿星,王天抗,宋书锋,邱牡丹,李磊,李莉. 2021

[5]植物中赤霉素代谢酶与株高的关系. 乔枫,赵开军. 2011

[6]蒺藜苜蓿株高控制基因COSTIN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李辉,殷鹏程,祝步拓,林浩,刘志强,裴雁曦,牛丽芳. 2018

[7]赤霉素和多效唑对大花金鸡菊植株高度及开花的影响. 李辛晨,冀敏,高相彬. 2019

[8]矮秆基因对水稻性状控制的机理探讨. 汤日圣,张远海,张金渝,吴光南. 1991

[9]赤霉素生物合成与信号传递对植物株高的调控. 魏灵珠,程建徽,李琳,吴江. 2012

[10]蒺藜苜蓿赤霉素氧化酶基因MtGA20ox的功能解析. 马青霞,殷鹏程,林浩,金竹萍,王欢庆,杨江平,裴雁曦,牛丽芳. 2019

[11]棉花中赤霉素和脱落酸的时空变化. 齐海坤,齐海坤,严根土,王宁,杨杰,黄群. 2016

[12]PPR34通过影响赤霉素代谢调控水稻种子萌发与株高. 侯桂花,熊杰,罗志,李朝阳,夏辉,罗利军. 2022

[13]大麦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李洪涛,王军,张灿宏,迟铭,王多明,胡冰. 2015

[14]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株高与节间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英文). 林建荣,宋昕蔚,吴明国. 2012

[15]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株高与节间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英文). 林建荣,宋昕蔚,吴明国. 2012

[16]三交水稻的育种研究Ⅱ.三交中晚稻杂种优势的比较研究. 余守武,刘宜柏,尹建华,胡标林,杨平,揭银泉. 2005

[17]冬小麦种质株高杂种优势及遗传研究. 李世平,张新平,田玉凤. 2003

[18]基于三重测交群体解析玉米株高与穗位高杂种优势QTL. 张体付,梁帅强,吕远大,蒋璐,赵涵. 2017

[19]冬小麦种质株高杂种优势及遗传研究. 张新平,田玉凤,李世平. 2003

[20]不同环境条件下籼型杂交稻株高的发育遗传研究. 钟秉强,凌英华,杨正林,查仁明,谢戎,刘成元,何光华.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