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育秧苗立枯病致病镰刀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高同春

作者: 高同春;叶钟音;王梅;马严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立枯病;镰刀菌;致病力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01 年 15 卷 04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 345份采自安徽凤阳、蒙城、定远等地的水稻立枯病病样进行了分离 ,获得了 5 8个致病的镰刀菌单孢株系 ,经鉴定为 6个种 ,其中以串珠镰刀菌比例最大 ,占 6 0 .35 % ,砖红镰刀菌、尖孢镰刀菌、茄类镰刀菌、半裸镰刀菌、多隔镰刀菌所占比例分别为 10 .35 %、13.79%、5 .17%、6 .90 %和 3.45 %。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串珠镰刀菌的致病力最强 ;病菌在根中部和根基部的侵染发病率高于根尖和茎基部。不同培养液培养镰刀菌的滤液可以引起相同或更严重的症状

分类号: S435.111.4

  • 相关文献

[1]一种茶枝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分析. 张兰,郭华伟,李梦菡,廖杨文科,李鑫,韩文炎. 2019

[2]内蒙古阴山沿麓马铃薯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贾瑞芳,康立茹,赵远征,安乐,张之为,赵君,徐利敏,张键. 2023

[3]移栽灵混防治旱育秧立枯病和提高秧苗素质的研究. 刘浩官,宋宝京. 1997

[4]简化、高效旱育秧技术防病壮苗效果研究. 庄春,董政权,陈宗明,杨彩云,陈川,孙春梅,纪凤高,张山泉. 2006

[5]天津地区水稻苗期病害的防治研究. 路通,杨秀荣,霍建飞,孙淑琴,刘春艳,郝永娟. 2019

[6]不同药剂防治水稻苗期立枯病效果的研究. 侯守贵,刘博,张新. 2003

[7]公主岭霉素在水稻育秧期应用技术研究. 安俊霞,李晓光,汪洋洲,张正坤,马嵩岳,张静,杨会营,文松,杜茜,李启云. 2019

[8]水稻有机栽培苗期恶苗病和立枯病防治技术的研究. 金京德,张三元,岩石真嗣,原川达雄. 2008

[9]7种杀菌剂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效果. 董海,王疏,刘晓舟,杨皓,孙柏欣,缪建锟. 2011

[10]22.4%氟唑菌苯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对水稻病害的田间防治效果. 王晓飞,周长勇,李美霞,毛佳,陈亚丽,齐英杰,钱新,陈香华,郑磊,曹凯歌. 2024

[11]寒地水稻立枯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苏保华. 2010

[12]水稻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与防治. 付珍玉. 2004

[13]水稻苗病清防治水稻苗期病害研究初报. 佟淑杰,刘晓舟,董海,李小平,刘兴远,王疏. 2000

[14]水稻温汤处理对发芽率的影响及抑制苗期恶苗病和立枯病的研究. 金京德,杨春刚,张三元,原川达雄,岩石真嗣. 2009

[15]3%恶·甲·咪鲜胺悬浮种衣剂防治水稻立枯病及恶苗病田间药效试验. 李敏. 2013

[16]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立枯美丽 的效果. 朱美静,王兴盛. 1996

[17]白叶枯病不同菌株的致病力研究. 李友荣,郑后涛,王延春,程富波,王晖珍. 2004

[18]稻瘟病抗性基因对安徽省稻瘟病菌种群抗性的影响. 张海珊,章东方,严丹侃,顾江涛,张爱芳. 2020

[19]安徽水稻稻曲病菌寄生适合度研究. 吴向辉,张学成,任学祥,谷春艳,胡飞,王学峰,苏贤岩. 2016

[20]安徽省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与遗传多样性. 黄雯雯,王玲,刘连盟,刘恩勇,黄世文.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