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炭疽病菌原生质体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GFP标记菌株的获得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杜艳

作者: 杜艳;刘永锋;常有宏;蔺经;乔俊卿;刘邮洲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梨炭疽病菌;遗传转化;原生质体;GFP标记菌株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2017 年 02 期

页码: 295-30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建立梨炭疽病菌的原生质体遗传转化体系,以梨炭疽病菌菌株II-17为供试菌株,研究了菌龄、酶解液组合及酶解时间等对梨炭疽病菌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梨炭疽病菌原生质体的适宜条件为:CM液体培养基培养分生孢子24 h后,再转接到新的CM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4 h,获得新鲜的菌丝;最适酶解液组合为9.0 mg/ml裂解酶+1.0 mg/ml崩溃酶+1.0 mg/ml蜗牛酶;酶解时间为2.5~3.0 h时酶解效率最高。对获得的转化子进行PCR鉴定和荧光观察,结果表明,GFP标记基因已成功整合到梨炭疽病菌的基因组中,转化子发出强烈的绿色荧光且遗传性稳定。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转化子致病性与野生型菌株无明显差别,成功获得了梨炭疽病菌的GFP标记菌株。

分类号: S661.2

  • 相关文献

[1]梨黑斑病菌遗传操作体系的建立与RFP标记转化子的致病性分析. 李丙新,何锋,刘娟娟,赵延存,孙伟波,操海群,刘凤权. 2018

[2]禾谷丝核菌原生质体的制备及遗传转化体系的探索. 任向荣,李伟,孙海燕,陈怀谷,于汉寿. 2013

[3]脂质体介导的外源基因在黄瓜悬浮细胞原生质体中的表达. 汤辉仙,贾士荣,尹长城,赵南明. 1988

[4]PEG介导的黑附球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张雷刚,罗淑芬,周宏胜,胡花丽,李鹏霞. 2018

[5]植物原生质体技术及其应用. 于晓玲,李春强,彭明. 2009

[6]梨果贮藏期病害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和评价. 刘邮洲,梁雪杰,乔俊卿,刘永锋,邵明灿. 2017

[7]九种杀菌剂对梨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 周增强,侯珲,王丽. 2012

[8]枸杞原生质体培养及高效成株体系的建立. 曹有龙,许兴,宋玉霞,曲玲,罗青. 2001

[9]灵芝糖肽复合物高产菌株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及其在肉仔鸡上的抗生素替代效应. 鉏晓艳,王铮,张日俊. 2006

[10]马铃薯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培养. 赵颖君,祁新,李鹏志,赵劲松,邬信康. 2000

[11]甘薯及其近缘野生种三浅裂野牵牛(Ipmoea trifida)原生质体融合的初步研究. 李丽,李云. 2016

[12]原生质体复合诱变选育耐高温高产乙醇酵母菌株. 王青艳,秦艳,王成华,廖思明,朱婧,黄日波. 2011

[13]甘蔗原生质体的体细胞胚胎发生. 颜秋生,张雪琴,谷明光. 1987

[14]多效唑预处理对稻苗和原生质体耐冷性的影响(简报). 沈波,郑康乐,于飞,赵成章,戚秀芳. 1991

[15]马铃薯原生质体转几丁质酶基因研究. 邸宏,肖智敏,刘昭军. 2008

[16]大肠杆菌O78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研究. 王春平,韦强,鲍国连,崔言顺,刘燕,邵泽香,季权安,肖琛闻,李建亮. 2009

[17]猴头菌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研究. 李艳红,李莉,潘延宁. 2006

[18]平菇P16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研究. 关艳丽,赵新海,张庆华,钟丽娟. 2017

[19]二倍体马铃薯原生质体培养与植株再生. 刘文萍,刘建新,南相日,张丽娟,盛万民,张举梅. 2015

[20]利用原生质体再生技术选育内切型菊粉酶高产菌株. 曹泽虹,董玉玮,王春艳.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