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热带、亚热带种质的利用研究概述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高长健
作者: 高长健;王建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热带;亚热带;杂种优势
期刊名称: 辽宁农业科学
ISSN: 1002-1728
年卷期: 2004 年 06 期
页码: 37-38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国内外广泛利用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资源并将其引入温带,对拓宽、改良温带种质的遗传基础,提高杂种优势潜力,提高抗病、抗虫能力和抗逆性具有实践意义。
分类号: S513.03
- 相关文献
[1]热带、亚热带杂交玉米选育及其杂种优势利用. 陈洪梅,番兴明. 2001
[2]19份野生豆科绿肥的有机肥品质评价. 郇恒福,王松林,刘国道,黄冬芬,高玲,杨虎彪. 2014
[3]利用配合力和SSR标记对热带和温带玉米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 番兴明,陈洪梅,谭静,杨峻芸. 2003
[4]8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 张前进,张新,王振华,魏昕. 2008
[5]玉米热带、亚热带种质创新利用体系的研究. 李刚,王金艳,马骏,孙楠,栾好民. 2015
[6]25个优良温带玉米自交系与4个热带玉米自交系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孙成韬,陈洪梅,谭静,徐春霞,李学智,黄必华,番兴明. 2007
[7]广适高产玉米杂交种金玉506穗部性状改良效应. 郭向阳,兰琴英,王安贵,祝云芳,刘鹏飞,陈泽辉. 2017
[8]玉米4类种质杂种优势利用模式. 刘祥,李凤艳,彭泽斌,刘新芝,张兴华,韦继兴. 2000
[9]SUWAN种质选系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研究. 陈泽辉,高翔. 2000
[10]玉米种子杂种优势的利用. 王浩,贾刚民,赵文耀,崔钢钦. 2001
[11]玉米自交系遗传距离及其与杂种优势关系的初步研究. 郑永战. 1993
[12]玉米Tuxpeno种质与我国骨干系间杂种优势的关系. 郭向阳,陈泽辉,祝云芳,王安贵,邬成,李娟. 2011
[13]玉米氨基酸含量的杂种优势分析. 祁新,赵颖君,梁军,邬信康. 2001
[14]不同密度条件玉米株系间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研究. 金明华,李继竹,于铁,杨巍,杨伟光. 2009
[15]辽宁省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产量及杂种优势比较. 王亮,周旭梅,景希强,张宝石,李晓辉. 2010
[16]玉米自交系YJ7不同密度下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分析. 张振良,陆虎华,陈国清,郝德荣,吴嘉点. 2015
[17]玉米Lancaster种质改良系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 李洋,慈佳宾,董莹,孙贵星,张艳辉,杨伟光. 2015
[18]玉米理想株型研究进展. 贾波,谢庆春,倪向群. 2012
[19]玉米无叶舌种质与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魏宏斌,邓利爱,郭锐,戴国富,卜鸿吉. 2014
[20]七个玉米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金振国,高利,孙艳杰,石运强,邵勇,魏国才,南元涛,邵珊珊,史淑春.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先玉335母本系PH6WC
作者:刘继国;马宇光;高长健
关键词:
-
不同玉米品种氮素利用率差异性的研究
作者:张书萍;常程;刘晶;赵海岩;王建迎
关键词:氮素水平;玉米;产量;农艺性状
-
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作者:常程;张书萍;刘晶;赵海岩;王建迎
关键词:玉米;密度;株型;产量;农艺性状
-
“十五”期间辽宁省玉米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分析
作者:石清琢;王金君;王建迎;吴玉群;王萍;杨雪莲
关键词:玉米;种质基础;杂优模式
-
玉米品种区试与评价技术体系
作者:高长建;王建迎
关键词:
-
美国玉米育种工作中几个重要的种质资源
作者:高长健
关键词:栽培品种;玉米育种;自交系;杂交种
-
水稻生育后期生化特性分析
作者:杨雪莲;高长健;史奕
关键词:SOD;CAT;POX;可溶性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