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齿围沙蚕-牙鲆网箱综合养殖模型碳、氮收支的实验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房景辉

作者: 房景辉;张继红;吴文广;毛玉泽;高亚平;蒋增杰;方建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网箱养殖;牙鲆;双齿围沙蚕;碳氮收支;环境修复;综合养殖模型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005-8737

年卷期: 2014 年 21 卷 02 期

页码: 390-39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实验室条件下,设计相同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鱼苗网箱养殖密度(密度5尾/箱,鱼苗体质量约21 g),分别与不同数量的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lbuhitensis,0 g,50 g,70 g,90 g)混合养殖,4个实验组分别记作C、S1、S2和S3,网箱规格为Ф60 cm×30 cm。各实验组设3个平行组,实验进行40 d。牙鲆和沙蚕在称重前均饥饿24 h,同时取5尾牙鲆和20 g沙蚕作为实验初始样品。实验期间,每天07:30和18:00分2次投喂配合饲料,根据对照组饵料剩余情况适时调整投喂量,每个实验单元的投饵量基本一致,此过程中不处理残饵和粪便。实验单元采用微流水,流量为250~500 L/d。实验期间,24 h持续微量充气。至实验结束时,全部生物饥饿24 h。将其全部取出,擦干体表水分,称重后置于70℃干燥箱中烘干至衡重,研磨、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C)的底质积累碳、氮量最高,各实验组水体净输出的氮和有机碳量以及呼吸碳量分别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是碳、氮输入的主要来源。在输出各项中,各个实验组水体净输出氮占输出氮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而系统净排放氮以对照组所占比例最高,但与S1和S2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底质积累氮所占输出氮比例显著高于S2和S3组(P<0.05)。对照组底质积累碳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各实验组(P<0.05);对照组和S1组的水体净输出有机碳比例显著高于S3组(P<0.05),而S3组碳净排放占碳输出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和S1组(P<0.05)。碳、氮产投比均以对照组最低。在本研究条件下,双齿围沙蚕在综合养殖模型中可利用牙鲆网箱养殖产生的残饵和粪便,减少底质碳、氮积累,提高产投比,综合养殖模型既可以降低碳、氮排放,又可以增加产品产出。结论认为,网箱养殖牙鲆搭配双齿围沙蚕的综合养殖模型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双齿围沙蚕可以作为牙鲆网箱养殖产生的残饵和粪便的一道有效处理屏障,此模型在港湾和围堰鱼类网箱养殖中更有意义。

分类号: S964.7

  • 相关文献

[1]我国海洋渔业网箱养殖经济分析——以牙鲆养殖为例. 郭鸿鹄,关长涛,杨正勇. 2013

[2]山东沿海养殖和野生双齿围沙蚕营养成分比较及饵料安全性评价. 曹启猛,刘清兵,于跃芹,蒋克勇,刘梅,王雷,王宝杰. 2016

[3]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对老化贝类养殖沉积物的生物修复研究. 李磊,戴明,王帅杰,蒋玫. 2020

[4]滩涂贝类养殖区底质硫化物的去除及修复. 牛俊翔,蒋玫,李磊,袁骐,吴庆元,许高鹏,沈新强. 2013

[5]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 Grube)典型自然栖息地的沉积环境特征. 房景辉,王海青,方建光,蒋增杰,杜美荣,高亚平,周凯,张丽瑶. 2017

[6]不同地区养殖与野生沙蚕营养成分分析与比较. 胡园,陈然,胡利华,闫茂仓,李敏,唐明,朱洁,龚洋洋,曾国权,陆荣茂. 2018

[7]温度对不同规格双齿围沙蚕运动行为特征的影响. 房景辉,孟珊,袁伟,蒋增杰,方建光,毛玉泽,梁博. 2021

[8]不同规格双齿围沙蚕对沉积物氮磷赋存形态影响分析. 刘忠航,常志强,袁晟译,李健. 2023

[9]碱蓬、双齿围沙蚕对文蛤养殖池塘综合修复研究. 李磊,戴明,赵永超,陈玉生,许呈林,王帅杰,蒋玫. 2022

[10]沙蚕的营养分析与功能研究. 滕瑜,王印庚,王彩理. 2004

[11]微生态制剂在养殖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向燕,杨兴,李建光,王金乐. 2012

[12]花卉修复污染环境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潜力. 陆成云,黎霞,王代旺,赵培飞. 2015

[13]不同来源生物黑炭特性对比及其在农业环保中的应用. 廉菲,宋正国,于志红,刘仲齐. 2013

[14]渔业生态环境研究进展. 李丹,徐瑞永,孙昭宁,钟汝杰. 2015

[15]酶介导下农药在植物中的三相代谢转化研究进展. 李如男,董丰收,吴小虎,刘新刚,徐军,郑永权. 2019

[16]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晒塘前后鳗鲡养殖池塘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分析. 王瑞宁,王淼,黄秋标,衣萌萌,李忠徽,李庆勇,朱德兴,卢迈新. 2020

[17]水生植物在养殖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刘少英,朱长波,李卓佳,文国樑,曹煜成,陈素文. 2010

[18]活性腐植酸与环境修复. 郭萍,朱昌雄. 2005

[19]生物炭的研究现状与对策分析. 田永强,张正,张倩茹,尹蓉. 2016

[20]苏云金芽胞杆菌—开放的基因组与多种功能. 束长龙,李一梅,张杰.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