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甘蔗pepc基因籼稻恢复系N175的遗传学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建福

作者: 张建福;孙亚萍;马宏敏;王乌齐;朱永生;蔡秋华;王颖妲;张木清;谢华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籼稻;甘蔗;pepc基因;遗传学分析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09 年 7 卷 04 期

页码: 36-40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是C4双羧酸循环途径中CO2固定初始反应的一种酶,在该酶作用下,C4植物的光合速率,特别是在强光高温条件下,明显高于C3植物。甘蔗属于禾本科甘蔗属,为C4作物之一。本研究对转甘蔗pepc基因水稻恢复系N175的转基因后代进行遗传学分析,South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甘蔗pepc基因已经整合到水稻恢复系N175基因组中,在一些转基因株系中,甘蔗pepc基因以单拷贝的方式整合到杂交水稻恢复系N175的基因组中。对转甘蔗pepc基因的水稻恢复系N175株系进行光合效率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的光合效率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对照。在转基因株系中,最高的光合效率为26.50μmol·m-2·s-1,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光合效率提高了106%,说明甘蔗的pepc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转基因水稻的光合效率。

分类号: S511.21

  • 相关文献

[1]转pepc基因籼稻恢复系“N175”产量相关性状分析. 马宏敏. 2014

[2]黄官1号海带的遗传学分析与评价. 李涛,刘福利,王飞久,孙修涛,汪文俊. 2012

[3]鱼类杂交育种技术及其在石斑鱼类中的应用. 李炎璐,陈超,翟介明,李波,王清印. 2012

[4]亚洲棉光籽种质资源的遗传学分析. 王晓阳,王晓阳,孙亚莉,程华,潘兆娥,何守朴,龚文芳,杜雄明. 2020

[5]水稻茸毛基因GL6的遗传学分析与精细定位. 朱永生,连玲,谢鸿光,张建福. 2013

[6]两个田间稻瘟病菌株杂交后代的致病性分离及其遗传学分析. 陆凡,郑小波,王法明,张文荟,刘永锋,范永坚. 2000

[7]籽粒苋PEPC基因密码子使用偏性特征分析. 冯瑞云,闫建俊,侯雅静,雷梦林,郝雅萍,王慧杰,白云凤. 2018

[8]干旱胁迫下表观遗传机制对转C4型PEPC基因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宋凝曦,谢寅峰,李霞. 2020

[9]玉米C_4型pepc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其在小麦的转基因研究. 陈绪清,张晓东,梁荣奇,张立全,杨凤萍,曹鸣庆. 2004

[10]转育PEPC基因的杂交水稻的光合生理特性. 李霞,焦德茂,戴传超,王守海,吴爽,李成荃. 2001

[11]玉米PEPC基因和抗白叶枯病基因Xa25的水稻聚合育种. 高东迎,郭士伟,何冰,张彦,焦德茂. 2006

[12]花生PEPC基因反义表达载体构建及对花生的遗传转化. 潘丽娟,迟晓元,陈娜,陈明娜,王通,王冕,杨珍,禹山林. 2013

[13]转玉米C_4型高光效pepc基因小麦的分子特征及光合特性研究. 张建红,许为钢,王会伟,李艳,胡琳. 2012

[14]转pepc基因水稻的选育. 李霞,吴爽,焦德茂,王守海,李成荃,古森本. 2001

[15]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的农艺性状及生理特性. 李霞,焦德茂,刘蔚,周月兰. 2007

[16]木薯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全长cDNA克隆及表达分析. 张杨,陈新,卢诚,王文泉. 2012

[17]高光效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激素含量与产量的关系. 李霞,任承钢,王满,龚林杰,刘蔚,曹昆,王超,丛伟,周月兰. 2010

[18]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株系JAAS45的选育路径与技术. 李霞,高东迎,迟伟,张云华,周月兰,焦德茂. 2005

[19]玉米PEPC基因和抗白叶枯病基因Xα25的水稻聚合育种. 高东迎,郭士伟,何冰,张彦,焦德茂. 2006

[20]转ZmPEPC与ZmPPDK基因拟南芥对干旱胁迫的反应. 杜西河,许为钢,胡琳,张磊,李艳,齐学礼,王会伟,王玉民.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