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月份采制的玉绿茶中主要功能成分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小强

作者: 陈小强;叶阳;苏丽慧;唐东东;成浩;尹军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绿茶;功能成分;茶多酚;游离氨基酸

期刊名称: 浙江农业学报

ISSN: 1004-1524

年卷期: 2009 年 21 卷 02 期

页码: 159-16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分析了2007年4~9月份采制的玉绿茶中主要品质功能成分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茶多酚含量以6月份采制的玉绿茶最高,EGCG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其多酚总量变化情况相近;4到8月份玉绿茶的没食子酸含量呈现明显递减变化的趋势,9月份则有上升;咖啡碱含量随月份变化呈递减趋势;游离氨基酸和茶氨酸含量以4月份采制的最高,分别达到41.47和21.08 mg/g,6月份最低,分别为28.34和12.37 mg/g;茶多糖含量以6月份的含量最高,达到18.69 mg/g,9月份的最低,为12.85 mg/g;6月份玉绿茶的残留PPO和POD酶活性均为最高,5~9月五个月份的残留PPO的活性高出四月份29%~70%,5,6月份的POD活性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其他月份较为接近或略有增加。

分类号: S571.1

  • 相关文献

[1]添加外源阿魏酸和茶多酚对蓝莓渣干粉功能成分的影响. 夏秀东,王英,刘小莉,李莹,单成俊,周剑忠. 2017

[2]不同腐乳酱营养、功能及呈味氨基酸量化表征. 张建萍,解春芝. 2020

[3]冷泡红茶加工工艺的优化. 杨婷. 2019

[4]鲜叶制备冷泡绿茶的工艺优化. 杨婷. 2019

[5]早春不同时间茶鲜叶生化成分含量变化研究. 席亚楠,罗雨,王家伦,周顺珍,徐俊昌,郑文佳,张小琴. 2022

[6]不同茶类制法对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化学模式的影响. 陈林,陈键,王丽丽,宋振硕,尤志明. 2017

[7]不同月份加工的佛香茶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王家金,刘永华,浦绍柳,周玉忠,韩丽,陈玫,伍岗. 2012

[8]市售冷泡绿茶主要品质成分冷泡浸出规律研究. 彭群华,施江,余意,蔺志远,彭佳堃,张永成,林智. 2023

[9]镁对云南大叶种绿茶品质的影响. 李金龙,曾婕,汪云刚,刘本英,尚卫琼,陈春林. 2019

[10]长沙和保靖生态条件对保靖黄金茶1号品质的影响. 刘淑娟,张帆,刘文武,曾跃飞. 2014

[11]不同茶季采制玉绿茶主要呈味物质含量的比较. 叶阳,陈小强,唐东东,苏丽慧,尹军峰. 2008

[12]朝鲜蓟的研究进展. 宋曙辉,赵霖. 2008

[13]普洱茶功效成分及其品质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方祥,李斌,陈栋,陈忠正. 2008

[14]传统工艺山西老陈醋发酵及熏蒸过程中风味与功能成分的变化分析. 陈涛,桂青,郭俊陆,王正刚,陈福生. 2017

[15]茶叶中多种功能成分含量测定与分析研究. 王丽,林昕,汪禄祥,邵金良,陈兴连,刘宏程,梅文泉. 2019

[16]黄酒酿造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态势. 张江宁,丁卫英,张玲,韩基明,杨春. 2019

[17]牛肝菌、羊肚菌营养功能特性及利用价值浅析. 顾可飞,李亚莉,刘海燕,周昌艳. 2018

[18]中国有色稻米功能性成分遗传与育种研究进展. 郑菲艳,郑建华,王洪飞,朱永生,游晴如,周鹏,陈春霞,涂诗航,董瑞霞,郑家团,黄庭旭. 2021

[19]恰玛古食用与药用研究进展. 王萍,于新,陈于陇,郭靖,何嘉敏,刘学云. 2021

[20]粳稻02428突变体RIL孕穗期耐冷性状与糙米功能成分的遗传分析. 谢勇武,曾亚文,谭属琼.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