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科作物绿原酸的生物合成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邵秀红

作者: 邵秀红;张海霞;马柱文;陈俊标;潘晓英;李集勤;黄振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茄科作物;绿原酸;含量;生物合成途径;调控机制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23 年 50 卷 007 期

页码: 102-11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绿原酸是植物体内重要的多酚类化合物,在植物生长发育、抗病虫害、抗寒及其他逆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具有多种药理功能,包括抗炎、抗菌、抗病毒、抗癌、抗紫外光与辐射、免疫调节、降血脂、降血糖等,在功能性食品、营养补充剂、食品原料、化工和新药开发等方面的应用潜力巨大.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和烟草都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它们均是茄科植物的重要种类,也是绿原酸的重要来源,其果实或营养器官中的绿原酸含量具有较大差异,且绿原酸合成代谢是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决定的复杂生物学过程.因此,茄科作物绿原酸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对作物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概述了绿原酸在以上5种茄科作物中的含量情况、绿原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转录调控分子机制,以及基因型差异、环境因素、栽培措施等因素对茄科作物绿原酸含量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茄科作物绿原酸开发利用、高绿原酸茄科作物种质资源创制以及新品种培育等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号: S641%S532%S572%Q946.8

  • 相关文献

[1]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中的调控基因. 刘仕芸,黄艳岚,张树珍. 2006

[2]我国金银花绿原酸含量及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许兰杰,梁慧珍,余永亮,谭政委,董薇,夏伟,杨红旗,王龙,芦海灵,雒峰. 2017

[3]苎麻(Boehmeria)绿原酸和黄酮含量测定. 赵立宁,臧巩固,李育君,陈建华,刘佳佳. 2003

[4]苹果果实发育期绿原酸含量分析. 周兰,康国栋,王强,张利义,张彩霞,田义,丛佩华. 2013

[5]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的发生分布及防控对策. 张宇,张松柏,张德咏,刘慧,张战泓,张友军,刘勇. 2020

[6]番茄斑驳花叶病毒在我国茄科作物上的发生及生物学特性. 李月月,周文鹏,路思倩,陈德荣,戴剑鸿,郭乔优,刘勇,李凡,谭冠林. 2020

[7]新发重大农业入侵害虫番茄潜叶蛾的发生为害与防控对策. 张桂芬,张毅波,冼晓青,刘万学,李萍,刘万才,刘慧,冯晓东,吕志创,王玉生,黄聪,郭建洋,万方浩,马德英,张晓明,桂富荣,李亚红,罗荣,王慧卿,王俊. 2022

[8]豫西地区茄科作物土壤镰孢菌的种群多样性分析. 唐琳,赵辉. 2013

[9]茄科植物组织特异性启动子研究进展. 吕婧,刘贯山,王卫锋,王大伟,孙玉合. 2015

[10]茄科植物黄萎病研究进展. 周帅,卢扬,陈恩发,叶夕苗,阳腾,刘聪聪,范士杰. 2022

[11]如何防治番茄潜叶蛾. 王少丽. 2024

[12]华南地区茄科作物青枯病发生与病原菌分布特性分析. 郑雪芳,林莹,朱育菁,刘欣,车建美,陈梅春,刘波. 2024

[13]植物萜类化合物的天然合成途径及其相关合酶. 张长波,孙红霞,巩中军,祝增荣. 2007

[14]植物内源茉莉酸类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生物学意义. 蒋科技,皮妍,侯嵘,唐克轩. 2010

[15]虾青素高产突变株的选育. 吕玉华,金征宇,徐学明. 1999

[16]环二肽合酶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 张京星,姚婷婷,刘晶,李花月,李文利. 2019

[17]植物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的调控基因研究进展. 宫硖,薛静,张晓东. 2011

[18]藜芦中甾体生物碱的研究进展. 王丹,于志晶,蔡勤安,李虎林,马瑞. 2022

[19]木质素生物合成关键酶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基因(COMT)的研究进展. 李波,倪志勇,王娟,吕萌,范玲. 2010

[20]食品中主要真菌毒素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 王龑,王刘庆,刘阳.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