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早熟区春小麦品质与产量性状间的关系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玉发

作者: 李玉发;何中国;刘洪欣;栾天浩;曲祥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旱地组;东北春小麦;品质性状;产量性状;相关

期刊名称: 山东农业科学

ISSN: 1001-4942

年卷期: 2007 年 01 期

页码: 6-8+12

摘要: 以国家小麦区域试验东北早熟旱地组参试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品质、产量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蛋白质、湿面筋含量等营养品质性状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沉淀值、评价值、软化度相关不显著,与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相关很小。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评价值呈极显著正相关。沉淀值与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呈极显著正相关。面团形成时间与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该地区优质与高产结合改良的重点是协调籽粒产量与加工品质性状,同时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充分利用蛋白质优质亚基组合。

分类号: S512.12

  • 相关文献

[1]伊犁地区冬小麦品质与产量性状间的关系研究. 简大为,苏甫热木,张喜琴,韩新年. 2010

[2]小麦碱性水保持力与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李卫华,訾慧芳,杨会娜,郅洁,张世华,刘丽. 2006

[3]氮肥运筹对皖麦48产量及其构成性状的影响. 陈庭木,秦德荣,徐大勇,方兆伟,樊继伟,钟环,卢百关. 2007

[4]岳优9113的产量构成因素与高产栽培技术. 蒋建为,纪雄辉,张胜,彭运祥. 2008

[5]大豆品种产量与主要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王彩洁,李连华,李伟,徐冉,张礼凤,戴海英. 2008

[6]杂交水稻产量性状稳定性及其相关性研究. 郑家奎,赵甘霖,朱永川,万先齐,丁国祥. 2001

[7]束腰型白菜单株产量性状的通径分析. 胡天华,包崇来,杜黎明,胡海娇,朱琴妹,毛伟海. 2008

[8]水稻氮高效品种资源筛选的初步研究 Ⅱ.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产量性状的品种间差异. 张俊国,张三元,杨春刚,郭桂珍,孙强. 2009

[9]陆地型长绒棉新种质F_2代主要经济性状相关及通径分析. 高国强,刘孝永,李志国,王同燕,吕铁信. 2009

[10]花生种子吸胀期间耐低温性及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研究. 唐月异,王传堂,高华援,凤桐,张树伟,王秀贞,张建成,禹山林. 2011

[11]熟期与品质性状对东北大豆发芽率影响的研究. 范旭红,孟凡凡,郑宇宏,张云峰,孙星邈,王明亮,王曙明. 2015

[12]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高志宏,赵继献,任廷波,程国平. 2013

[13]冀中南棉花产量品质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戴茂华,王瑞清,刘丽英,郑书宏,吴振良. 2015

[14]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英文). 高志宏,赵继献,任廷波,程国平. 2013

[15]冀中南棉花新品种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分析. 戴茂华,刘丽英,唐长波,吕德智,吴振良. 2015

[16]冬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的遗传特性及F_2代杂种优势研究进展. 桑伟,田笑明,魏亦农,韩新年,穆培源,邹波,聂迎彬. 2005

[17]冬小麦F_2代主要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相关性. 桑伟,田笑明,魏亦农,韩新年,穆培源,邹波,聂迎彬. 2006

[18]特早熟杂交棉产量及纤维品质的杂种优势分析. 孙长君,吴琼,吴晓东,李书涛. 2010

[19]北方杂交粳稻亲本选择的研究. 邹吉承,郑君海,王昌华,王辉,王岩,徐正进,张燕之. 2003

[20]冬小麦F_2代主要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相关性的研究. 刘炜,桑伟,田笑明,穆培源,聂迎彬.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