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压力下玉米杂交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谢振江

作者: 谢振江;李明顺;李新海;张世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产量;农艺性状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07 年 15 卷 04 期

页码: 100-10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近40年25个玉米杂交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逐步回归、通径分析和偏向关等方法分析了不同密度下其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个密度下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不同。在低密度下,千粒重>病株率>行粒数>穗行数>穗位高>空秆率;在中密度下,千粒重>株高>行粒数>空秆率>倒伏率>穗行数>出籽率;在高密度下,千粒重>空秆率>穗位高>行粒数>倒伏率>穗行数>出籽率。在华北地区玉米杂交种选育中,主攻方向是选育千粒重高、耐密、抗倒伏的品种。在保持株高、穗位高、生育期等性状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应重点强调在高密度压力下对倒伏株率和空秆率的选择,优先考虑千粒重的增加,其次是行粒数的增加。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玉米杂交种籽粒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间关联度的研究. 陈玉水,卢川北. 1999

[2]西南骨干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正反交杂优效应分析. 张彪,梅碧蓉,郑涵琪,李祥艳,康继伟,陈洁,谭君,何文铸. 2014

[3]遗传改良对中国华北不同年代玉米单交种产量的贡献. 谢振江,李明顺,徐家舜,张世煌. 2009

[4]糯玉米杂交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分析. 李永洪,杨跃华,曾正明,孔亮亮,陈国民. 2006

[5]高粱杂交种产量及其重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分析. 卢峰,邹剑秋,王艳秋,段有厚. 2007

[6]高梁杂交种产量及其重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分析. 卢峰,邹剑秋,王艳秋,段有厚. 2007

[7]干旱胁迫对玉米杂交种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梁晓玲,刘文欣,阿布来提·阿布拉,王业建,杨杰,韩登旭,李铭东,郗浩江,雷志刚,李冬冬. 2021

[8]不同氮水平下超高产玉米品种的产量性状分析. 崔文芳,王俊超,高书晶. 2012

[9]超高产玉米杂交种在不同氮水平下的产量相关分析. 崔文芳,王俊超,高书晶. 2012

[10]耐密型新选玉米杂交种比较试验. 许晶,李素玲,车星星,武岩军,尚春树. 2015

[11]大化县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初探. 李玲,刘永贤,韩烨君. 2010

[12]玉米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石志斯,陈辉云,莫云锦,张宗急. 2015

[13]不同种植密度与氮肥施用量对春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赵杨,杨德光,钱春荣,王俊河,史晓璐,徐晓波. 2013

[14]桂中地区玉米免耕栽培技术研究. 杨武兴,刘永贤,秦祖臻,陈仁钦,黄家训,陆春燕. 2012

[15]广西大化县玉米间套种大豆新品种试验研究. 韦玉坚,韦春琴,韩烨君,刘永贤. 2013

[16]桂中地区十二个玉米品种与‘正大619’的对比试验. 刘永贤,韦培炎,陈仁钦,秦祖臻,罗丽玲. 2012

[17]不同水氮调控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吕凤华,张丽华,赵洪祥,蔡红梅,管俊,张淑艳,高士波,杨洪亮,邱菊. 2012

[18]种植密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孙扣忠,王春云,耿安红,王伟义,崔必波. 2017

[19]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倪正斌,孙扣忠,孙红芹,万林生,孙明法. 2017

[20]不同玉米品种间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性. 宁朝辉,董喆,张丽妍,郑伟,边丽梅,郝春雷,张昊,孟繁盛.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