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几个“矮源”品种矮秆基因的遗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朱国华
作者: 朱国华;林志珊;辛志勇;庄巧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矮秆基因;单体分析;赤霉酸敏感性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1992 年 18 卷 02 期
页码: 90-9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选用矮变1号、冬协2号为主要矮源,通过株高的常规遗传分析、单体分析和赤霉酸(GA_3)鉴定,分析了矮源品种矮秆基因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矮变1号受一对不完全显性矮杆基因控制,其株高和胚乳皆对 GA_3不敏感。蚰包的衍生系冬协2号、CA8333和农林10号的衍生系 G-230携带有相同的一对隐性矮秆基因 Rht2,且位于4D 染色体上,其株高对 GA_3不敏感,但胚乳对 GA_3敏感。花培矮携带两对 GA_3不敏感的隐性矮秆基因,其中一对与冬协2号和G-230的相同。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小麦矮秆基因导入八倍体小黑麦研究初报. 李晓梅,严育瑞. 1993
[2]普通小麦多子房基因单体分析的染色体定位及双端体分析的染色体臂定位. 沈光华,童一中,沈革志. 1992
[3]小麦抗源品种Garuda"S"抗秆锈病基因单体分析. 邱永春,张书绅,刘永丽. 1999
[4]冬小麦品种北京837抗叶锈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胡长程,晏思白,庞家智,孙荣锦. 1995
[5]小麦抗条锈病近等基因系Taichung29*6/Strubes Dickkopf抗病主效基因的单体分析. 蔺瑞明,曹丽华,何月秋,徐世昌. 2007
[6]重要抗源京核8811品系抗小麦条锈病主效基因的单体分析. 徐世昌,张书绅,赵文生,张继新. 2001
[7]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 姚景侠,程本旭. 1989
[8]丰抗2号冬小麦抗锈性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庞家智,孙荣锦,杨之刚,周桂英. 1994
[9]小麦—粗山羊草双二倍体抗白粉病基因定位及其遗传转移. 孔令让,董玉琛,贾继增. 1999
[10]小麦几个"矮源"品种矮秆基因的遗传分析. 朱国华,林志珊,辛志勇,庄巧生. 1992
[11]小麦抗条锈病近等基因系Taichung29*6/StrubesDickkopf抗病主效基因的单体分析. 蔺瑞明,曹丽华,何月秋,徐世昌. 2007
[12]小麦抗条锈病近等基因系 Taichung29*6/Strubes Dickkopf抗病主效基因的单体分析. 蔺瑞明,曹丽华,何月秋,徐世昌. 2007
[13]来自波斯小麦Ps5的一对隐性抗叶锈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陈万权.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2023年小麦新基因挖掘和遗传改良新技术研究回眸
作者:叶兴国;林志珊;王轲;唐华丽;韩志阳
关键词:小麦;生物技术;基因挖掘;遗传改良;种质资源
-
利用近缘种属优良基因改良小麦研究进展
作者:贾子苗;邱玉亮;林志珊;王轲;叶兴国
关键词:小麦;近缘种属;外源基因引渗;遗传改良
-
基于小麦SNP芯片对簇毛麦6V#2和6V#4染色体及其与小麦6A、6D染色体的多态性分析
作者:许志英;王佰翠;马晓兰;贾子苗;叶兴国;林志珊;胡汉桥
关键词:小麦;簇毛麦;异代换系;小麦SNP芯片;多态性
-
基于簇毛麦No.1026转录组的SSR序列分析及其PCR标记开发
作者:陈竟男;马晓兰;王振;李仕金;谢皓;叶兴国;林志珊
关键词:簇毛麦;转录组;EST-SSR;异染色体系;染色体定位;遗传多样性
-
中国小麦产业发展与科技进步
作者:何中虎;庄巧生;程顺和;于振文;赵振东;刘旭
关键词:小麦;遗传改良;栽培;历史回顾
-
簇毛麦6VS特异转录序列P21461及P33259的获得及其分子标记在鉴定小麦-簇毛麦抗白粉病育种材料中的应用
作者:刘畅;李仕金;王轲;叶兴国;林志珊
关键词:簇毛麦–小麦易位系;转录组;白粉病抗性;分子标记
-
簇毛麦6VS特异转录序列P21461及P33259的获得及其分子标记在鉴定小麦—簇毛麦抗白粉病育种材料中的应用
作者:刘畅;李仕金;王轲;叶兴国;林志珊
关键词:簇毛麦—小麦易位系;转录组;白粉病抗性;分子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