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成株期抗条锈病基因YrCH7056的定位及其抗源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朱艳

作者: 朱艳;乔麟轶;张晓军;李欣;杨足君;郭慧娟;王长彪;畅志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彭提卡偃麦草;条锈病;成株抗性基因;分子定位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18 年 01 期

页码: 20-2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更好地利用彭提卡偃麦草资源,拓宽小麦抗源育种选择范围,对其抗条锈性和遗传模式进行探究。利用彭提卡偃麦草渗入系CH7056和小麦品种SY95-71构建重组自交系,以条锈混合菌种CYR32+CYR33+v26对重组自交系的F_7和F_8家系进行成株期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遗传群体家系中抗感单株比例在2013年和2014年间均接近1∶1,由此推断CH7056中携带有1个显性抗条锈病基因,暂命名为YrCH7056。利用细胞学技术(基因组原位杂交)已检测不到外源信号。通过对群体抗感池扫描DArT芯片,将YrCH7056初步定位在小麦1B染色体;之后利用1B染色体上的129对公共SSR标记以及72对新开发的偃麦草特异标记构建了YrCH7056的遗传图谱,侧翼标记为1BL-3848555-1.1c M-YrCH7056-2.5c M-barc240。通过比较抗性表现的时期、基因来源以及紧密连锁标记的遗传距离得出,这个抗条锈病基因不同于已定位于染色体1BL上的抗性基因,推断YrCH7056是一个抗条锈病新基因;同时,1BL-3848555在CH7056中的扩增条带与在彭提卡偃麦草和小偃7430中的条带一致,推断YrCH7056可能来自于彭提卡偃麦草。

分类号: S435.121.42

  • 相关文献

[1]抗条锈病基因YrCH5026的遗传分析及分子定位. 侯丽媛,乔麟轶,张晓军,李欣,詹海仙,畅志坚. 2015

[2]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兰彩霞,陈新民,邹裕春,庄巧生,夏先春. 2011

[3]小麦新抗源CH5383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分子定位. 詹海仙,畅志坚,李光蓉,贾举庆,郭慧娟,张晓军,李欣,乔麟轶,杨足君. 2014

[4]抗条锈病小偃麦双体异附加系山农87074-519的鉴定. 刘爱峰,王洪刚,郝元峰,段友臣,王玉海,吴新儒,李岩,朱玉丽,高居荣. 2007

[5]小麦持久抗条锈病品种的定量判别研究. 董云,尚勋武,周祥椿,殷学贵,谢鸣. 2006

[6]小麦新种质P13的抗条锈性鉴定及抗病机制研究. 熊仕俊,黄芳,孙翠英,梁传静,蒋选利. 2016

[7]小麦品种(系)抗条锈病性鉴定及利用. 井长勤,陈荣振,冯国华. 2003

[8]52个重要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的推导. 井长勤,陈荣振,冯国华,刘东涛,张会云. 2005

[9]贵州小麦区试材料对条锈病的抗性评价. 陈文,隋建枢,王伟,杜月红,何庆才. 2015

[10]小麦品种绵麦37成株期抗条锈性的遗传分析. 周强,李生荣,杜小英,任勇,陶军,欧俊梅,庞启华. 2009

[11]小麦温光型不育恢复系MR168对条锈菌CY32的抗性遗传分析. 任勇,李生荣,周强,李太军,熊帮照. 2009

[12]小麦新品种绵麦39成株期抗条锈性的遗传分析. 周强,李生荣,杜小英,欧俊梅,任勇,陶军,庞启华. 2009

[13]小麦农家品种红麦(京2747)主效抗条锈病基因的RAPD标记. 牛永春,檀根甲. 2006

[14]绵阳系小麦品种抗条锈性变异研究初报. 王凤乐,万安民,谢水仙,杨家秀,刘正德,瞿宗浦,刘述英. 1993

[15]小麦条锈病气象预测方法及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靳宁,景元书,黄文江. 2008

[16]主成分分析法与植被指数经验方法估测冬小麦条锈病严重度的对比研究. 陈云浩,蒋金豹,黄文江,王圆圆. 2009

[17]用冠层光谱比值指数反演条锈病胁迫下的小麦含水量. 蒋金豹,黄文江,陈云浩. 2010

[18]基于Fraunhofer线的小麦条锈病荧光遥感探测. 张永江,黄文江,王纪华,刘良云,马智宏,李佛琳. 2007

[19]四川省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抗性鉴定及抗原筛选. 刘正德,姚革,蒋滨,夏先全,田承权,黄光明. 2005

[20]我国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 牛永春.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