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霉酸和噻苯隆复配的室内活性测定及葡萄田间试验效果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夏丽娟

作者: 夏丽娟;陈浩;侯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赤霉酸;噻苯隆;葡萄;室内活性测定;调节效果

期刊名称: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000-2162

年卷期: 2021 年 45 卷 001 期

页码: 98-10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探讨赤霉酸和噻苯隆不同摩尔浓度配比对葡萄产量性状及品质的影响.采用Gowing法测定赤霉酸、噻苯隆9种浓度配比对葡萄生长的联合作用;制备3.4%噻苯隆·赤霉酸可溶液剂,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对葡萄果纵径、果横径等品质的影响.噻苯隆与赤霉酸的摩尔浓度比在1:2~1:3时实测单果重增长率与理论单果重增长率的差值为10.79%~11.41%,增效明显.当第1次施用浓度+第2次施用浓度为5.7 mg·L-1+11.3 mg·L-1,8.5 mg·L-1+17.0 mg·L-1,11.3 mg·L-1+22.5 mg·L-1,17.0 mg·L-1+34.0 mg·L-1时,对夏黑葡萄果纵径调节率为16.2%~21.8%,果横径调节率为10.6%~15.2%,增产率为65.8%~120.5%;对巨峰葡萄果纵径调节率为2.5%~6.2%,果横径调节率为12.0%~17.0%,增产率为21.5%~35.1%.在品质方面,葡萄中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及维生素C含量略降低,但未达显著性差异.噻苯隆与赤霉酸摩尔浓度比为1:2~1:3复配,在葡萄谢花后生理落果初期和谢花后15 d浸泡果穗2次,使用3.4%噻苯隆·赤霉酸可溶液剂摩尔浓度5.7~8.5 mg·L-1和11.3~17.0 mg·L-1可有效调节葡萄生长,提高产量.

分类号: S482.2

  • 相关文献

[1]GA_3和TDZ对‘巨玫瑰’葡萄果皮涩味的影响. 黄海娜,程大伟,顾红,张洋,郭西智,陈锦永. 2019

[2]GA3和TDZ对'红艳无核'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程大伟,何莎莎,谷世超,李明,郭西智,顾红,陈锦永. 2021

[3]水果中3种常用"膨大剂"的国内外登记及限量标准解析. 李思蒙,金芬. 2024

[4]GA3和TDZ对'巨玫瑰'葡萄果皮涩味的影响. 黄海娜,程大伟,顾红,张洋,郭西智,陈锦永. 2019

[5]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无核及品质的影响. 王莎,程大伟,顾红,李明,何莎莎,李芳菲,谷世超,陈锦永. 2019

[6]不同生长调节剂采前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品质的影响. 王剑功,李江阔,李春媛,陆小宇,赵建平,顾卫军,刘磊,吴剑. 2025

[7]赤霉酸和氯吡脲复配对葡萄果实产量和品质影响. 王海涛,王强锋,侯勇,夏中梅,陈春,杨云月. 2023

[8]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红提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张甘雨,亓彬,陈敏,武海斌,张文升,孙瑞红. 2023

[9]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夏黑”和“丽红宝”葡萄品质的影响. 牛锐敏,许泽华,陈卫平,王春良,王国珍. 2015

[10]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葡萄和土壤中噻苯隆残留消解动态. 王超,庞涛,黄玉南,罗静,乔成奎,方金豹,谢汉忠. 2017

[11]0.1%噻苯隆可溶性液剂在巨峰葡萄上的应用效果. 樊翠芹,张丽,于翠红,唐晓东,张伟,李子千,杜晓东. 2016

[12]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葡萄和土壤中噻苯隆残留消解动态. 王超,庞涛,黄玉南,罗静,乔成奎,方金豹,谢汉忠. 2016

[1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葡萄中噻苯隆残留量. 赵莉,马青,马琳,宋卫国. 2013

[14]氯吡脲和噻苯隆预保果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程大伟,何莎莎,仝向阳,李兰,顾红,郭西智,陈锦永. 2025

[15]甲维盐与毒死蜱复配对水稻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研究. 刘建宇,戴建平,何明远. 2010

[16]15%赤霉酸可溶性片剂在冬枣上的生长调节效果. 杜晓东,崔海燕,王勤,樊翠芹. 2015

[17]调环酸钙5%泡腾片对水稻生长的调节效果. 李敏. 2012

[18]不同类型赤霉酸对梨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刘树海,崔海燕,王建平,樊翠芹,杜晓东. 2012

[19]茶树春梢萌动期间内源素含量的变化(简报). 粟本文. 2001

[20]茶树年生育过程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研究. 黄亚辉,郑宏发,曾贞,刘霞林.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