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香时间对远安黄茶理化品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叶飞

作者: 叶飞;滕靖;龚自明;高士伟;高志明;刘盼盼;王雪萍;郑鹏程;王胜鹏;郑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黄茶;提香;时间;品质

期刊名称: 现代食品科技

ISSN: 1673-9078

年卷期: 2017 年 11 期

页码: 96-10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采用新研制的提香设备,在130℃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时间(12.5 min、15 min、17.5 min、20 min和22.5 min)对远安黄茶感官品质、茶叶色泽、理化品质以及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提香时间延长,茶叶感官得分先升后降,茶叶的总色差变化不明显,但干茶、茶汤和叶底的色相值(a/b)明显变黄(p<0.01),茶汤和叶底的亮度变小(p<0.01);茶多酚含量明显下降(p<0.01),氨基酸先升后降,2-甲基呋喃等烘炒类型的香气成分的含量升高;提香20 min时远安黄茶的感官得分最高,酚氨比最低(p<0.01),儿茶素品质指数也最高(p<0.01),己醛、苯甲醛、橙花醇、柠檬烯、吲哚和长龙脑等清香和烘炒型香气成分含量最高。因此,采用新设备提香20 min可以作为一种提高远安黄茶品质的有效技术手段。

分类号: TS272.5

  • 相关文献

[1]提香处理对贵州珠形茶品质及香气成分的影响. 沈强,牟小秋,郑文佳,胡华键,赖飞. 2012

[2]不同摊放时间后提香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牟春林,沈强,郑文佳. 2010

[3]烘焙提香条件对红茶感官品质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 刘素强,杨娟,袁林颖,邬秀宏,李中林. 2015

[4]名优祁红初制中的提香工艺研究. 徐奕鼎,雷攀登,丁勇,黄建琴,胡善国,周汉琛. 2016

[5]不同闷黄工艺对黄茶品质及其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 文帅,安然,李冬利,霍梦恩,孙伶俐,孙世利. 2020

[6]闷堆和摊放对黄茶品质及生化成分的影响. 王云,张厅,唐晓波,王小萍,马伟伟. 2015

[7]宰后成熟时间与温度对牦牛肉品质影响. 黄彩霞,孙宝忠,卢凌,张丽,李海鹏,高媛. 2013

[8]贵州扁形茶脱毫、提香过程中叶温主要变化规律初探. 崔鑫霞,罗显扬,郑文佳. 2010

[9]广东特色茶品种花香绿茶的加工工艺研究. 李家贤,黄华林,何玉媚. 2007

[10]恒温远红外提香技术在绿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邓余良,尹军峰,许勇泉,吴荣梅,陈根生,汪芳,陈建新,袁海波. 2013

[11]不发酵茶转轻发酵茶的工艺初探——以成品绿茶制造黄茶为例. 任敏,何春雷,黄旭,李书魁,刘川丽. 2019

[12]花香型桂热2号黄茶的研制. . 2019

[13]闷黄过程中黄茶生化成分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滑金杰,江用文,袁海波,尹军峰,钟维标,余书平,谢前途. 2015

[14]温州黄汤闷堆和闷烘工艺. 滑金杰,尹军峰,袁海波,江用文,汪芳,陈根生. 2017

[15]闷黄工艺对夏季原料茶品质的影响研究. 钟应富,罗红玉,杨娟,张莹. 2016

[16]黔茶1号试制红茶、绿茶和黄茶的品质研究. 沈强,张小琴,罗金龙,杨肖委,刘晓霞,周良书,郑文佳. 2023

[17]蒙顶黄茶闷堆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及酶活性变化研究. 张厅,刘飞,王小萍,唐晓波. 2017

[18]旺苍县茶产业发展SWOT分析与对策建议. 黄藩,罗凡,李兰英,龚雪蛟. 2022

[19]花香型黄茶研究报告. 邬龄盛. 2024

[20]闷黄对黄茶香气特征及关键香气化合物的影响. 夏红玲,苗爱清,陈维,胡蝶,乔小燕,马成英.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