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自然灾害对中国作物生产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韩天富

作者: 韩天富;张卫建;胡国华;周新安;吴存祥;李金玉;杨文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隐性自然灾害;气候变化;食物安全;作物生产;应对策略

期刊名称: 农学学报

ISSN: 2095-4050

年卷期: 2013 年 3 卷 02 期

页码: 44-49

摘要: 随着对显性自然灾害抵御能力的日益增强,隐性自然灾害已经演变成为影响中国作物大面积持续均衡增产的主要因素。研究隐性自然灾害的成灾机制、区域特征和应对策略,可以为抗灾减灾和高产稳产提供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为此,本研究在总结归纳低温、高温、阴雨寡照、阶段性干旱和土壤渍害等隐性自然灾害类型的基础上,明确了不同类型隐性灾害对中国作物生产的主要影响;从作物和区域角度,系统分析了主要隐性自然灾害的成灾原因和发生特征;阐明了气候变化条件下隐性灾害的加重趋势。笔者从农田改造、品种改良、栽培改进等层面着手,提出了全面提升农田生态系统的抗逆性、作物品种的适应性和耕作栽培的缓冲性等应对隐性自然灾害的建议。

分类号: S42

  • 相关文献

[1]江淮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演变特征及作物生产应对措施. 黄爱军,陈长青,类成霞,张卫建,卞新民. 2011

[2]我国作物生产碳排放特征及助力碳中和的减排固碳途径. 严圣吉,邓艾兴,尚子吟,唐志伟,陈长青,张俊,张卫建. 2022

[3]气候变化对茶叶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技术展望. 韩文炎,李鑫,颜鹏,张丽平,张兰. 2020

[4]郑州气候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 程芳芳,查菲娜,李红卫,郭瑞,楚宗艳. 2011

[5]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刘彦随,刘玉,郭丽英. 2010

[6]建设世界作物园、保护未被充分利用作物. 陶大云,陈秀华,李林,杨雅云,屈云慧,杨芳,罗雁婕,万红辉,李立池,李露. 2023

[7]云南小麦隐性自然灾害成因及防控途径分析. 程加省,于亚雄,杨金华,王志伟,胡银星,程耿,龚尔聪. 2012

[8]温室智能装备系列之五十四 温室栽培输送设备试验. 马伟,王秀,刘旺,王晓平,冯青春. 2013

[9]关于2010年五大作物生产的几点建议. 肖志敏,宋庆杰. 2010

[10]基于国营农场的作物生产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戴建国,王克如,李少昆,李栓明,王琼. 2012

[11]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过渡带农户生产系统的能值分析——以通渭-渭源-夏河样带为例. 王梦媛,高小叶,侯扶江. 2019

[12]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过渡带农户生产系统的经济效益——以通渭-渭源-夏河样带为例. 彭露茜,高小叶,侯扶江. 2018

[13]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科发展. 陈阜,赵明. 2018

[14]美国农业科研战略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朱增勇,刘副江. 2010

[15]秸秆富集深层还田对农田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饶越悦,周顺利,黄毅,窦森,代红翠,温媛. 2023

[16]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的影响及对策. 杨金兰. 2008

[17]上海玉米生产历史与现状分析. 王慧,刘康,陈银华,楼坚锋,林金元. 2011

[18]山西省作物高产高效综合生产技术研究. 邵新胜,梁哲军,赵海祯,席天元. 2012

[19]中国保护性耕作研究分析——保护性耕作与作物生产. 谢瑞芝,李少昆,李小君,金亚征,王克如,初震东,高世菊. 2007

[20]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农作物生产及资源保护概况. 李智军,郑锦荣,卢文佳,龙卫平,曾晶.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