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小麦(Taestivum)ph1b、ph2a、ph2b基因系与黑麦(Secale cereale)的杂交及回交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叶兴国

作者: 叶兴国;樊路;韩敬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ph基因系;黑麦;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染色体交叉数;回交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1992 年 18 卷 06 期

页码: 447-45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中国春ph1b、ph2a、ph2b基因系及对照中国春分别与甘肃黑麦杂交,结实率分别为94.0%、87.9%、93.8%和90.8%,其F_1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交叉数分别为9.748、2.968、5.000和1.376,ph1b、ph2a、ph2b基因诱导小麦与黑麦F_1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顺序是ph1b>ph2b>ph2a。用中国春回交F_1取得了成功,回交结实率分别为1.06%、0.73%、2.52%和11.40%。利用ph1b、ph2b基因可以将黑麦中有益基因直接遗传转移给小麦,ph2a在导入黑麦有益基因方面不宜利用,或其效果不及ph1b、ph2b,回交结实率与染色体配对有关。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普通小麦(T.aestivum)ph1b、ph2a、ph2b基因系与黑麦(Secale cereale)的杂交及回交研究. 叶兴国,樊路,韩敬花. 1992

[2]甘肃黑麦在与普通小麦杂交导入黑麦有益基因中的作用. 李思敏,李军辉,樊路. 2000

[3]phlb基因在普通小麦与Ae.umbellulata(T.umbellulatum)杂交中的作用. 樊路,叶兴国,韩敬花,潘淑婷. 1993

[4]ph1b基因在普通小麦与Ae.crassa、Ae.crassassp杂种中的作用. 樊路,韩敬花,邓景扬,潘淑婷,曹文广,叶兴国. 1990

[5]一个柱穗山羊草(Aegilops cylindrica)系统中的类Ph1基类(Ph1-like)和ph1b突变体杂种F↓1回交的成功. 樊路,韩敬花,叶兴国,潘淑婷. 1996

[6]phlb基因在中国春Tal kr phlb基因综合体与Agropyron intermedium杂交中的作用. 樊路,韩敬花,邓景扬,潘淑婷. 1993

[7]太谷核不育小麦籽粒标记蓝色性状的初步研究. 沈季孟,邓景扬,樊路,张云芝. 1991

[8]ph1b,ph2a,ph2b基因在普通小麦与T.timopheevii杂交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 韩敬花,樊路. 1994

[9]苏南丘陵区秋播苜蓿适用伴生作物筛选试验. 戚志强,胡跃高,曾昭海,傅反生,储国良. 2005

[10]黑麦通用特异性DNA探针的筛选. 任如意,肖志敏,李集临. 2007

[11]两种禾本科冬绿肥生长规律及腐解特征比较. 常帅,闫慧峰,杨举田,张永春,孙艳茹,贺远,石屹. 2015

[12]黄土高原秋播时间对3种小谷物牧草生产性能的影响. 成慧,侯扶江,常生华,陈先江. 2013

[13]山西旱地农业高效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李振吾,籍增顺. 2001

[14]景泰绿洲3种小谷物的产草量与牧草营养成分预测. 段倩雯,成慧,侯扶江. 2016

[15]景泰绿洲三种小谷物生长时间对牧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预测. 段倩雯,成慧,侯扶江. 2017

[16]不同添加剂处理对小黑麦和黑麦青贮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的影响. 代寒凌,田新会,杜文华,吴建平. 2019

[17]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小麦异源染色质及定位核糖体DNA. 钟少斌,张德玉,周楠,蒋建东,姚景侠,A.RLEITCH,I.JLEITCH. 1991

[18]八倍体小黑麦耐盐细胞产生的遗传机制. 王小军,鲍文奎. 1998

[19]应用荧光原位杂交和RFLP标记检测多小穗小麦新种质10-A中的黑麦染 …. 魏育明,周荣华. 1999

[20]一个誘发多倍体的新药剂-富民农. 嚴育瑞. 196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