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大气氮素沉降的时空变异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颖

作者: 张颖;刘学军;张福锁;巨晓棠;邹国元;胡克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气氮素沉降;湿沉降;华北平原;北京地区;农田生态系统

期刊名称: 生态学报

ISSN: 1000-0933

年卷期: 2006 年 26 卷 06 期

页码: 1633-163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量雨器和湿沉降自动收集仪在华北平原9个监测点通过2a的试验,研究了农田生态系统中大气氮素沉降的时空变异。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大气氮素混合沉降的平均值为28.0 kg/(hm2.a),降水中铵态氮和硝态氮量平均分别为3.76 mg/L和1.85 mg/L。不同地区比较,北京大气氮素沉降为32.5 kg/(hm2.a),明显高于山东和河北两省的23.6 kg/(hm2.a)。北京各监测点的大气氮素沉降也存在明显空间变异,东北旺、房山的氮素沉降水平较高,延庆、顺义的氮素沉降水平较低。大气氮素沉降的年内分布不均,60%的沉降集中在降水较丰沛的6~9月份。氮素的输入与降雨量呈乘幂型正相关(r2=0.67),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以铵态氮的沉降为主,铵态氮的沉降量是硝态氮的2.0倍;城市生态系统中以硝态氮的沉降为主,铵态氮的沉降量是硝态氮的0.79倍。在东北旺试验点近两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在等量降雨量条件下湿沉降输入的氮素(18~20.6 kg/hm2)明显低于混合沉降(26.3 kg/hm2),湿沉降的氮素输入仅占后者的73%,而混合沉降中的超量部分主要来自铵态氮,表明干沉降尤其是降尘带入的铵态氮也是华北平原大气氮素沉降的重要来源。

分类号: X831

  • 相关文献

[1]吉林省中部农田生态系统降雨湿沉降氮特征. 彭畅,牛红红,李强,朱平,张玉龙. 2015

[2]洱海流域不同农田生态系统的磷干湿沉降特征及影响因素. 郭树芳,许稳,翟丽梅,刘宏斌,雷宝坤. 2024

[3]鄂西北丹江口库区大气氮沉降. 刘冬碧,张小勇,巴瑞先,刘毅,范先鹏,张富林,熊桂云. 2015

[4]我国雷州半岛典型农田大气氮沉降. 骆晓声,石伟琦,鲁丽,刘学军,莫亿伟,邓峰. 2014

[5]闽北果园生态系统大气氮湿沉降研究. 刘尔平,刘桂生,雷俊杰. 2012

[6]山西北部农村区域大气活性氮沉降特征. 刘平,刘学军,骆晓声,吴庆华,刘恩科,韩彦龙,李丽君,白光洁,武文丽. 2016

[7]施肥和秸秆覆盖对成都平原区农田氮和磷流失的影响. 王宏,姚莉,张奇,林超文,刘海涛,罗付香,王谢,杨璇,翟丽梅. 2023

[8]四川盆地不同农作监测点氮磷湿沉降特征. 王宏,姚莉,张奇,林超文,刘海涛,陈红琳,翟丽梅. 2024

[9]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内穿透雨中微量元素变化特征. 赵天雪,臧飞,李娜,杨建红,杨晓高,赵传燕. 2021

[10]山西省太原市旱作农区大气活性氮干湿沉降年度变化特征. 刘平,刘学军,刘恩科,韩彦龙,李丽君,白光洁,许稳,吕薇,张强. 2017

[11]平菇品种比较试验. 宗海明,张瑞颖. 2011

[12]人工配合饲料填喂牛蛙的试验. 刘金辉. 1991

[13]北京地区8种无性系观赏型桧柏的植物学特性及水势特征. 金洪,潘清华,史永清,张文智,周光辉. 2010

[14]北京地区潜在蒸散量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李艳,刘海军,罗雨. 2010

[15]人参果产品的开发和利用. 刘冬冬. 1999

[16]湿帘-风机系统对北京地区发酵床猪舍冬夏季舍内热环境和空气质量影响研究. 刘中英,郭瑶,谢雨晴,张秋婷,王美芝,吴中红. 2017

[17]国有草莓新品种-越心在北京地区的引种表现. 马欣,宗静,杨肖芳. 2020

[18]板栗新品种-怀丰. 兰彦平. 2012

[19]设施农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及对策研究——基于北京地区的调研. 李瑾,冯献,韩瑞娟,郭美荣. 2017

[20]五个短需冷量桃品种在北京温室的表现. 陈青华,姜全,郭继英,赵剑波.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