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模式对晋东南山区玉米生长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连培红

作者: 连培红;张文忠;芦明;王慧慧;申海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栽培模式;玉米;产量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17 年 06 期

页码: 13-16

摘要: 为了指导玉米生产,在玉米生育过程中测定垄沟栽培模式对玉米的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上覆膜产量最高,苗期拱棚垄作次之,起垄直接播种产量较低,分别比对照增产18.49%、10.43%和8.89%;玉米出苗及生育期提前;不同处理的叶面积指数、株高、茎粗均比对照高,千粒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等产量构成因子显著高于对照。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玉米两侧两深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石绍河,梁书宝,符强,刘立超,陈伟元. 2015

[2]寒地玉米高产栽培模式初探. 刘玉涛,王宇先,郑丽华,贯春雨,刘丽,连永利,钟淑娟,曹桂玲. 2011

[3]半干旱区优化栽培模式下玉米产量、生长发育及叶片生理特性研究. 徐晨,边少锋,赵洪祥,张丽华,闫伟平,历艳璐,王俊鹏,张治安. 2021

[4]不同玉米栽培模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王麒. 2012

[5]哈尔滨市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产量与效益分析. 姜宇博,钱春荣,于洋,宫秀杰,赵杨,王俊河. 2011

[6]不同栽培模式玉米群体光合及碳氮代谢特性研究. 葛选良,钱春荣,李梁,姜宇博,宫秀杰,吕国依. 2022

[7]春甘蓝套种玉米复栽秋甘蓝栽培模式. 曹建琴,王静,顾蓉. 2017

[8]旱地分带轮作制中玉米高产栽培模式探讨. 朱星陶,汪卫红,龙喜燕. 1998

[9]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西部玉米丰产增效栽培模式效果研究. 姚玉波,张树权,赵东升,于莹,郭永利,刘岩,陈思,兰运财. 2020

[10]玉米栽培模式与施肥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高宛莉,刘恩科,李来福,杜瑞卿,杨建伟. 2014

[11]甘蔗间套种/轮种玉米模式调查与分析. 周忠凤,范业赓,周慧文,陈荣发,丘立杭,闫海锋,黎正英,罗霆,邓宇驰,吴建明. 2021

[12]大双直后超早熟玉米高产栽培模式的研究. 谭福忠. 1998

[13]不同耕作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王俊强,曲忠诚,韩业辉,于运凯,许健,周超,丁昕颖,王泽胤. 2020

[14]河南西红花-玉米轮作栽培模式探索. 杨红旗,李春明,安素妨,鲁丹丹,梁慧珍,郝仰坤. 2022

[15]玉米新品种东庆1号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刘红军,金益,董玲,李晓辉,曹士亮,高明波,罗娜. 2008

[16]三空栽培模式对玉米大斑病流行的影响. 顾鑫. 2017

[17]不同栽培模式对酿酒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黄宁,张吉海,余世权,练顺才,徐克成,李志龙,荣廷昭. 2015

[18]兴电灌区玉米蚕豆带田栽培模式优化研究. 霍琳,姜万礼,王成宝,杨思存. 2012

[19]不同栽培模式对厚皮甜瓜主要性状的影响. 马志虎,戴忠良,潘跃平,孙春青,孙国胜. 2014

[20]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费乌瑞它产量的影响. 李标,李飞,孙伟,丁海兵,雷尊国.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