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赣北地区一季稻粳稻品种(系)比较试验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坤

作者: 李坤;王智权;曹国军;潘世文;刘中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杂交粳稻;经济性状;产量;赣北地区

期刊名称: 农业科技通讯

ISSN: 1000-6400

年卷期: 2024 年 007 期

页码: 36-40

摘要: 为推进江西省“籼改粳”战略,增加赣北地区粳稻产量,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效益,本试验选择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选育的杂交粳稻品种(系)14个,以深两优5814为对照品种,在相同田间管理条件下,综合比较了生育期、分蘖性、农艺性状、抗病性、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结果表明,各品种(系)的实际产量表现优异,有13个品种(系)实际产量在600 kg/亩以上。与CK相比,卢S/马1R减产最多,减产5.82%,泰765A/T1517减产5.22%;华中2A/T1512-3增产最多,增产12.05%,50S/马37增产4.65%,嘉212A/T1517增产4.40%,嘉212A/T1512-3增产3.83%,华中2A/T1517增产3.38%。由此可见,华中2A/T1512-3、50S/马37、嘉212A/T1517、嘉212A/T1512-3、华中2A/T1517等品种(系)表现突出,丰产性强、经济性状优良,适宜在赣北地区种植,可进行下一步试验示范。

分类号: S511.22

  • 相关文献

[1]赣北地区马铃薯主粮化生产适宜品种筛选试验. 操宇琳,王万兴,杨杰,匡小红,危胜初,杨兆光,张新龙,李永旗,王涛,杨磊. 2017

[2]播期对杂交粳稻辽优9952产量及构成因素影响. 刘亮,刘方明,孟维韧. 2017

[3]旱作杂交粳稻良种-辽优3072. 王德生. 2007

[4]机插方式对杂交粳稻碳氮调节与颖花形成及产量的影响. 董明辉,赵步洪,陈培峰,顾俊荣,乔中英,王文青. 2017

[5]北方常规粳稻与杂交粳稻苗期根系性状差异与产量间关系. 宫殿凯,于广星,代贵金,刘宪平,陈盈,李海波,侯守贵. 2018

[6]播种期对杂交粳稻辽优9946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周广春,陈温福,孟维韧,全东兴,金成海,吴占文. 2010

[7]杂交粳稻辽优5206穗肥中氮素适宜用量研究. 陈盈,于广星,代贵金,李海波,刘宪平,宫殿凯. 2020

[8]栽培密度对杂交粳稻辽优5206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梁传斌,李建国,张雪,张忠旭,姚继攀. 2020

[9]齐穗后喷施抗逆免疫剂对杂交粳稻籽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 商文奇,李睿,马亮,王铮,张忠旭,董立强,李跃东. 2020

[10]近10年我国审定通过的粳稻品种产量及品质性状分析. 林海,庞乾林,阮刘青,王志刚,鄂志国. 2011

[11]长江下游稻区不同类型双季晚粳稻产量与生育特性差异. 殷敏,刘少文,褚光,徐春梅,王丹英,章秀福,陈松. 2020

[12]杂交粳稻申优28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制种技术研究. 程灿,曹黎明,朱建华,况慧云,王在满,牛付安,周继华,储黄伟,张安鹏,邓宏中,罗忠永,张克红,孙滨. 2023

[13]辽宁杂交粳稻产量表现及其与产量构成因子的相关性. 陈盈,王福全,孙世光,刘丽丽,李乃谦,邢红雨,孟野,于广星,代贵金. 2022

[14]优质杂交粳稻有机栽培技术初探. 袁勤,曹黎明,倪林娟,吴月兰. 2002

[15]杂交粳稻新组合“申优4号”选育与应用. 倪林娟,曹黎明,袁勤. 2005

[16]杂交粳稻新组合辽99优15肥密效应研究. 王彦荣,于广星,刘宪平,陈盈,宫殿凯,代贵金. 2021

[17]肥密处理对北方高产杂交粳稻群体结构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张雪,张城,李如海,李全英,梁传斌,张满利,王彦荣,苏玉安,陈亚君,李春凯,隋国民. 2021

[18]杂交粳稻及其亲本千粒重与产量、品质的相关性. 占新春,张培江,董召荣,郑乐娅,付强. 2014

[19]浙江新育成的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主要性状比较. 张小明,叶胜海,管耀祖,王仪春,葛常青,祁永斌. 2006

[20]浙江省主栽杂交粳稻特点的分析. 叶胜海,纪国成,祁永斌,张小明.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