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空搅拌子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4种金华红茶香气成分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琳

作者: 张琳;鲁成银;陈红平;张颖彬;罗文文

作者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金华市经济特产技术推广站

关键词: 金华红茶;香气成分;顶空搅拌子吸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因子分析

期刊名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ISSN: 2095-0381

年卷期: 2021 年 007 期

页码: 2575-2581

摘要: 目的研究4个品种金华红茶香气组分差异及其对香型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顶空搅拌子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eadspace-stir bar sorptive extraction-thermal desorp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BSE-TDU-GC-MS)测定春雨2号、金观音、鸠坑种及浦江群体种4个品种红茶的挥发性成分,运用因子分析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个品种共分析到香气化合物53个,以醇类、醛类和酯类为主。不同品种红茶的香气成分组成与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春雨2号的β-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含量占香气组分高达70.12%,金观音的香叶醇达到57.73%,除β-芳樟醇与香叶醇外,鸠坑种和浦江群体种的水杨酸甲酯和苯乙醇含量也较高。结论对香气成分进行因子分析可以显著区分不同品种金华红茶,各个品种含量较高香气化合物的香型特征与感官审评结果较为一致。

分类号: O657.63%TS272.52

  • 相关文献

[1]藏区传统青稞发酵酒的风味特征剖析. 王雪薇,江伟,孙志伟,栾春光,薛洁,全莉,武运,张玉红. 2018

[2]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茶树花茶香气成分. 陈丽华,吕新,韦航,毛文龙,李玥仁. 2021

[3]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黄金蜜柚天然花香成分的分析. 郑云云,黄锐敏,陈美卿,苏德森. 2020

[4]南果梨香气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优化及成分分析. 邹雪梅,张馨予,陈芳,李丽娜,卜庆状. 2022

[5]HS-SPME-GC-MS联用法分析不同通氧发酵加工工艺红茶香气成分. 潘科,冯林,陈娟,杜晓. 2015

[6]基于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的不同花色紫薇的挥发性物质检测. 林霞,陈峥,刘波,朱育菁,李慧敏. 2018

[7]黑面神雌花气味传粉前后的变化及其生态意义. 黄代红,王志博,杨丽芳,石福臣,李后魂. 2020

[8]青稞原料与青稞酒风味物质相关性分析. 贾福晨,辜雪冬,薛洁,薛蓓,张玉红,张晓蒙,于佳俊,孙志伟. 2020

[9]动物性食品中雌激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王慎苓,连玉晶,衣恒磊,刘大程,张禧庆,郑振佳. 2020

[10]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联用质谱法分析"三味"剁辣椒和原料的挥发性成分. 郑井元,郑金玉,刘伟,谭欢,葛可达,黄余年. 2018

[11]顶空固相微萃取全麦粉中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徐鑫,毛红艳,王仙,哈力旦·依克热木,于明. 2018

[12]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山葵中异硫氰酸酯. 梅文泉,汪禄祥,方海仙,邵金良,陈兴连. 2016

[13]厚朴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指纹图谱建立. 雷咪,杨敏,张林碧,王华清,刘义梅,黄传奇,廖朝林. 2015

[14]离体培养的普通百里香苗中精油提取及化学成分分析. 李晓东,杨莉,徐世千,李建国,程智慧,党建章. 2011

[15]不同萃取方法提取青稞老酵馒头挥发性成分的比较. 江竑宇,李梁,张文会,罗章,刘振东. 2019

[16]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联用质谱法分析“三味”剁辣椒和原料的挥发性成分. 郑井元,郑金玉,刘伟,谭欢,葛可达,黄余年. 2018

[17]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罗布麻蜂蜜中脂肪酸. 王建梅,刘河疆,马玉娥,安冉,孙婷,杨莲. 2016

[18]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苏尼特羔羊肉中共轭亚油酸含量. 乌兰塔娜,玛丽娜,德力格尔桑,尤美云. 2005

[19]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不同产地豆类中植物甾醇形态及含量. 王东晖,张玥,范蓓,张丽静,沈超,王凤忠. 2017

[20]基于HS-SPME-GC-MS法测定酸橙不同时期及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 张睿胤,成凤,郑亚杰,陈鹏,陆英,袁建华,李先信,唐其.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