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减施条件下紫云英翻压量对土壤物理特性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小粉

作者: 刘小粉;刘春增;贾萌萌;潘兹亮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紫云英;化肥减施;持水能力;土壤容重;孔隙度;团聚性;土壤养分;水稻产量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16 期

页码: 67-7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明确不同紫云英翻压量对土壤物理特性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设置不施肥(CK)、仅施化肥(F100%)、60%化肥分别与15 000、22 500、30 000、37 500 kg/hm2紫云英配施(依次为F60%+GM1、F60%+GM2、F60%+GM3、F60%+GM4)6个长期定位试验处理,研究土壤持水供水能力、容重、孔隙度、团聚性、土壤养分、水稻产量等的变化情况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与CK相比,60%化肥配施不同量紫云英使土壤容重降低9.8%~15.6%,F100%处理无变化;总孔隙度与容重相反,有效孔隙占比变化趋势为:CK≤F100%、F60%+GM4、F60%+GM3、F60%+GM2≤F60%+GM1;持水供水能力表现为F60%+GM1、F60%+GM3≥F60%+GM4、F60%+GM2≥F100%≥CK;团聚体含量和稳定性在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施紫云英处理均显著提高大团聚有机碳含量。(2)与CK相比,5个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但相互间无显著差异。(3)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持水能力与容重、孔隙度、有效孔隙比例、土壤有机碳、大团聚体有机碳、速效氮均显著相关;水稻产量不仅与以上土壤理化特性显著相关,标准回归系数进一步表明,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排序为:速效磷>土壤有机碳>速效氮>容重>有效孔隙比例。综上所述,单施化肥对于土壤物理特性影响没有化肥-紫云英配施效果好,化肥施用量为60%时,紫云英施用量并非越高越好,用量为15 000~30 000 kg/hm2时综合效果最好。

分类号: S511%S152

  • 相关文献

[1]种植翻压紫云英配施化肥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聂良鹏,郭利伟,郑春风,吕玉虎,张梦,李本银,潘兹亮,李杰. 2021

[2]紫云英不同翻压时期对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吕玉虎,刘春增,潘兹亮,李本银,曹卫东. 2013

[3]施用紫云英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王允青,张祥明,刘英,朱国平,许厥明. 2004

[4]减量化肥配施不同量紫云英对土壤磷素形态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张成兰,刘春增,吕玉虎,李本银,张梦,郑春风,郭晓彦,曹卫东. 2020

[5]种植翻压紫云英配施化肥对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刘春增,常单娜,李本银,曹卫东,吕玉虎,潘兹亮. 2017

[6]植物残体对土壤结构性状的影响. 孙海国,雷浣群. 1998

[7]有机肥替代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综合评价. 杨忠赞,迟凤琴,匡恩俊,张久明,宿庆瑞,张一雯,刘亦丹. 2019

[8]黑土长期定位原状土壤搬迁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迟凤琴,孙炜,匡恩俊,张久明,宿庆瑞,周宝库,张凤彬. 2014

[9]丘陵土壤施用有机复合保水树脂后的物理性状变化. 唐玉邦,虞利俊,裴勤,徐磊,罗佳,范如芹,王东升. 2016

[10]化肥减施有机肥施用及秸秆还田下双季稻产量变化及光合特征研究. 胡柯鑫,罗尊长,董春华,洪曦,孙梅,谢宜,周旋,刘杰,孙耿. 2020

[11]紫云英与化肥减施对土壤颗粒中黏粒矿物组成与转化的影响. 黄雷,成莉娟,陈雨露,耿明建,聂军,鲁艳红,廖育林,黄丽. 2024

[12]减施化肥下紫云英翻压量对土壤团聚体及铁锰氧化物的影响. 徐永昊,聂军,鲁艳红,耿明建,黄丽. 2020

[13]紫云英联合稻秸还田下化肥减量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周影,王琳,魏启舜,郭成宝,殷宏宝,周学珍. 2023

[14]双季稻产量和肥料效益对减量施肥下紫云英与稻草协同利用的响应. 周兴,鲁艳红,方宝华,刘洋,聂军. 2017

[15]紫云英配施不同量化肥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王琴,郭晓彦,张丽霞,吕玉虎,潘兹亮,刘春增. 2013

[16]减量施肥下紫云英与稻草协同利用对双季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廖育林,鲁艳红,王宇,聂军,曹卫东. 2017

[17]紫云英不同时期翻耕氮素含量的变化及对后作水稻产量的影响. 朱贵平,张惠琴,吴增琪,陈惠哲. 2011

[18]翻压不同量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吕玉虎,郭晓彦,李本银,刘春增,张丽霞,曹卫东,潘兹亮. 2017

[19]紫云英翻压量和化肥用量对水稻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郭晓彦,宋晓华,刘春增,潘兹亮,吕玉虎,张丽霞,王琴. 2014

[20]化肥减施下紫云英不同翻压量对水稳性团聚体及双季稻产量的影响. 聂鑫,鲁艳红,廖育林,高雅洁,程会丹,朱启东,曹卫东,聂军.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